台风杜苏芮让我国福建数十万人受灾,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而受到台风的影响,我国内陆很多城市也出现了极端暴雨天气,导致很多排水不畅的地方形成了城市内涝,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也让很多人因为内涝而遭受到了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夏季都会有暴风雨天气,尤其近些年来降雨线北移导致北方地区降雨量显著增多。而几乎每年这个季节都会有北方城市因为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应对暴雨而导致内涝,2022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造成的人员伤亡引起了人们对城市汛期安全的再次关注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今年这次全国范围的暴风雨天气,北方多个城市继续上演了水漫金山的场景。网上短视频中,无数的城市路段被淹没,数不清的私家车浸泡在水中。在这种极端暴风雨天气,短时间的降雨量远远超过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上限,甚至由于城市不同区位地势不同,处于低洼地区的就会成为积水蓄水的重灾区。

眼睁睁看着水往车库灌,沙袋堵也堵不住,这让人不得不把这一切怪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规划不合理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海地区面对台风的正面侵袭,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北方内陆城市仅仅因为暴雨就导致城市排水不利,这就难免让广大网友每年暴雨来临时吐槽城市排水管网太拉垮。

那内陆城市频频内涝的原因何在?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彻底解决暴雨就内涝的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理很简单,上过学的都知道,只要排水系统的排水速度能超过降水速度,就不会发生城市内涝。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里的水往哪里排?排水管道的雨水最终会排到哪里?中间经过的路径距离、地势高低、以及管网设计是否合理等,都关乎能否顺利将雨水及时排尽。

中国也不是没有暴雨不涝的城市,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城市里有排洪渠、蓄水湖,一般很少出现内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回看几十年前农村,也没有少经历过大暴雨,那时候还是土坯瓦房,却很少有洪水泡塌房屋的事情发生。主要原因就在于很多村子里都有涝池,没有大雨,水流都会快速排到涝池。而有的乡村,根据地势地形,会有好几个涝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无论再怎么先进,在大自然面前面临的考验是一样的。短时间降水量过大,但没有去处,只能淹没道路、淹没生活区。偏偏很多城市的建设,都是填湖平地盖高楼,除了大公园,居民生活区基本上不会考虑预留应对暴雨的蓄水池。一旦暴雨持续时间过久,出现内涝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北方内陆城市的暴雨内涝,就是没有预留应对内涝的泄水蓄水设施,城市排水管网要把大量雨水远距离快速排到城市外围的河流或者公园的湖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优化的方案就是根据城市不同区位的地势高低,建造多个蓄水为主要功能的小公园,利用涝池在暴雨季节用于收集雨水,既能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应对暴雨的压力,也能将雨水进行二次循环利用。

但这也必须要求每个城市在整体规划上,除了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公众安全和社会效益。一块地皮盖上楼可以产出可观的效益,但一场城市内涝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更主要的,年复一年的行车如行船景象,不仅仅有损城市形象,也会伤老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