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建立后,一直实行干部任期终身制,特别是在斯大林时期称为特权贪腐的配套制度。
这项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让苏联干部队伍不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同时造成官僚主义盛行和特权贪腐泛滥的局面。
赫鲁晓夫在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力主废除干部任期终身制,但他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那么,赫鲁晓夫为了废除这个关乎苏联特权阶层根本利益的制度,费了多大力气呢?
赫鲁晓夫上台之际,苏联正处于一个艰难的时刻。
斯大林的去世让苏联陷入了一片悲伤与混乱之中,各派系大佬开始了对最高权力的争夺。
最终赫鲁晓夫成功突围,成为苏联第三任话事人。
然而,苏联在斯大林的长期统治下,实行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和权力垄断现象。
在斯大林时期,干部任期终身制成为苏联政治体制的一部分。
这一制度规定,一旦某个干部被任命到某个职位,他将永远担任该职位,无论表现如何。
虽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政治局势,但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首先,干部任期终身制限制了党内的活力和创新。
干部们不必为自己的表现负责,因此缺乏动力去改善工作和创新政策。这也导致了官僚主义的蔓延,干部将更关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其次,干部任期终身制导致了干部队伍的老化和僵化。
长期占据高位的干部难以为年轻有为的后辈让路,这限制了新鲜血液的涌入,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构成了阻碍。
赫鲁晓夫很清楚「干部任期终身制」的弊端,意识到要想推动苏联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上台后便积极推动了苏联干部选拔机制和任期制度的改革。
其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动机来自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心。
他深知苏联面临的严峻挑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干部任期终身制有关。
赫鲁晓夫希望推动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培养一支忠诚、勤勉、能力卓越的干部队伍。
其二,赫鲁晓夫的改革动机也来自于他个人的经历和见识。
他曾在乌克兰担任过一些领导职务,在地方层面深入了解了干部任期终身制对地方发展的负面影响。
这些经历让他意识到,干部任期终身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问题,更是影响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但赫鲁晓夫也没有世人想的那样冲动,他并没有立即推翻干部任期终身制,而是通过一系列渐进性的改革措施来尝试解决问题。
他在党内提倡“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试图减少领导层的权力集中和官僚主义。
在这一过程中,他也积极培养年轻有为的干部,为干部队伍的更新换代做准备。
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那些长期占据重要职位的苏共特权阶层,并没有放弃手中权力的想法,他们仍有能力束缚和左右苏联的发展。
赫鲁晓夫意识到,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更为彻底的改革措施。
然而,哪怕性情彪悍如赫鲁晓夫,废除干部任期终身制的过程也不平坦,他面临着来自党内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和各种困难。
苏共党内保守势力即苏联特权阶层,也就是干部任期终身制的受益人们,他们强烈反对赫鲁晓夫的这项改革,认为这种变革会造成苏共内部的混乱和不稳定。
可每个人都明白,这些保守派担心改革会动摇苏共的稳定和统一是假,不愿放弃他们的特权和地位才是真。
保守派对于改革的不满和抵制使得赫鲁晓夫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过于激进,而需要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做出妥协和平衡。
例如,解决老干部的安置和退休问题,调整干部队伍的结构和层级,确保改革过程中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稳定等。
可赫鲁晓夫的妥协和退让并没有换来特权阶层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油盐不进,拒绝交出手中的权力。
赫鲁晓夫火爆的脾气也是忍无可忍,给你们脸就接着,竟然一个个不识好歹。
那就别怪我动真格了,哥们不装了。
1956年2月,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在大会上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他用了四个半小时的时间把已经躺在坟墓里的大林子狠批了一顿,接着提出了废除干部任期终身制的改革方案。
他在大会上坚定地指出这一制度的弊端,强调推动党内干部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性。
他希望通过改革打破干部层面的僵化和官僚主义,引导党内的活力和创新。
赫鲁晓夫的这次表演可谓是石破天惊,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其巨大的震动。
苏联的特权阶层断然不会放弃这次反击的机会,一时间,批评、责难一齐向赫鲁晓夫袭来,说他的报告实在肤浅,对斯大林批判未从理论层面和历史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但是,赫鲁晓夫并没有轻言放弃,他继续坚持推进改革,强力压下了特权阶层的反扑。
那么赫鲁晓夫为何不惜得罪整个苏联特权阶层也要废掉干部任期终身制这项制度呢?
第一,可以解决制度弊端。
干部任期终身制的存在使得干部不必对自己的表现负责,导致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
废除这一制度,可以打破干部层面的僵化和惰性,迫使干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
。这样的改革措施激发了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强调了以实绩和能力为导向的选拔和晋升机制。
第二,可以为干部队伍增加新鲜血液。
废除干部任期终身制,意味着在领导层面为年轻有为的后辈腾出了机会。
新的选拔和晋升机制使得年轻干部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增加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活力。
年轻干部的涌现为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也有助于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第三,可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废除干部任期终身制,意味着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保持竞争力。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干部们开始重视学习和自我提升。
这样的改革导致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和精英化,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第四,可以促进权力制衡和反腐。
干部任期终身制下,一些干部可能会滥用职权,形成权力的过度集中。
通过废除这一制度,干部的选拔和晋升更加依据实绩和能力,降低了腐败的滋生空间。
同时,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也有助于形成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政治氛围,增强党内的权力制衡。
赫鲁晓夫深知这项制度对苏联的危害,废除干部任期终身制只是他改革的一个开始,改革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
虽然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力,但赫鲁晓夫坚信,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确保苏联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费尽力气废除干部任期终身制后,赫鲁晓夫最终还是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反噬。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无论声望和权势都处于鼎盛时期,苏联特权阶层只能隐忍蛰伏,被迫接受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但经过十年的发展,苏联面临着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动荡。
农村经济改革带来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地区爆发了暴力抗议。
苏联经济发展的迟滞也造成了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
此外,国际因素也对赫鲁晓夫的执政产生了影响。
他与美国总统肯尼迪进行了一系列冷战时期的外交交流,试图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然而,他的某些外交政策决策遭到了一些党内人士的反对,进一步削弱了他的政治地位。
综合以上因素,苏联特权阶层发起了反击。
1964年10月,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因受到党内保守派和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被迫下台。
他费尽力气废除的干部任期终身制,也随着他的下台被恢复如初。
最终,苏联的权贵们再次掌控了这个红色帝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