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

他的一些政策与措施深刻地塑造了苏联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决定了苏联的历史走向。

其中,他首创的「官僚等级名录制」在苏联社会和政治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斯大林首创的「官僚等级名录制」的目的、作用以及其对苏联的影响。

「官僚等级名录制」的背景与目的

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们创建了苏维埃俄国后,经历了苏俄内战的洗礼总算稳住了阵脚,革命的果实得以保住。

苏俄以及后来建立的苏维埃联盟,即「苏联」还是面临着国内国外的严重挑战。

内部方面,党内派系斗争激烈,党内出现了深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外部方面,苏联面临着外国的敌对势力和经济封锁,使得其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更加艰巨。

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病重后加速了苏联内部派系之间的权力争斗。

斗争的两派,一派以斯大林为首,一派以托洛茨基为首。

斯大林仗着列宁健康时的宠爱,已经登上了苏联领导人的位置。

至于托洛茨基在列宁病重期间成为呼声最大的斯大林替代者。

于是,斯大林为了稳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为了拉拢苏维埃内部大佬的支持,首创了「官僚等级名录制」。

这个「官僚等级名录制」,将特权腐败合法化、制度化,通过“集体腐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苏共官员的物质需求,相应的就是他们必须支持斯大林的领导。

斯大林好一招四两拨千斤,利用完整的干部阶层特权制度招揽人心。

那么这项制度除了招揽人心还有什么作用呢?

「官僚等级名录制」的作用

首先,「官僚等级名录制」集中了权力与加强了控制。

斯大林争权道路上面对的首要问题是苏联内部的混乱与腐败。

两派人马各自观望,待价而沽,为了获得主动权,斯大林着手建立了这样一个更加集中、有序的政府体系,以加强对政府和党组织的控制。

据记载,斯大林在上台后,通过调整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实现了对苏联高层领导的大规模换血。

在1934年至1939年期间,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换届率,政治局更是超过了80%的换届率。

这种换届率之高显示了斯大林掌握权力后,对权力的集中和控制,同时确保了官员对自己的忠诚。

其次,「官僚等级名录制」增强了政府执行力。

斯大林作为苏联知名工业迷,他的目标就是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以急行军式的速度把苏联这个落后农业国带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政府机构的执行效率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贯彻。

斯大林深知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性,因此推动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执行政策的官僚体系是实现苏联工业化目标的关键。

「官僚等级名录制」便是斯大林增强政府执行力的秘方,通过对官员进行等级分类和评估,使优秀、听话、忠诚的官员得到提拔和奖励,而不称职、不听话的官员则受到处罚,从而确保政府政策能够更快地得到贯彻执行。

这种严格的评估体系迫使官员们更加努力工作,以争取在官僚体系中晋升,从而增强了政府的执行力。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计划和政策,如五年计划和集体化运动。

通过官僚等级体系的运作,这些政策得以迅速推进,使苏联经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最后,「官僚等级名录制」也是激励官员忠诚与效率的秘方。

叶利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所有的特权待遇都会随着官阶的升级而升级,简单来说便是什么样的职务,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爬的越高,特权待遇越好。」

「官僚等级名录制」为官员晋升和享受的特权提供了一套明确的评判标准,这种制度上升通道的存在激励了官员们努力工作,增强了他们对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

这种忠诚不仅体现在对政府政策的坚定执行上,还表现在对斯大林的绝对服从和支持上。

斯大林的高压手段加上让人欲罢不能的特权享受,既让手下的人既感到恐惧,又有动力不断前行。

「官僚等级名录制」对苏联的影响

「官僚等级名录制」给苏联带来了官僚主义和特权贪腐。

虽然「官僚等级名录制」在苏联政治体系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严重的弊端。

首先是官僚主义的盛行。

「官僚等级名录制」的运行往往依赖于大量的文件、规章制度和评估标准,导致政府体系变得异常庞大而繁琐。

这种繁文缛节不仅加重了官员们的工作负担,还使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变得缓慢和僵化。

官僚主义的滋生使得政府机构趋向于过度规范和程序化。

官员们为了追求符合制度的表现,可能忽视实际情况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这种过度依赖制度的行为,常常导致政策的刚性和不合理性,影响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

其次是贪腐现象的发生。

「官僚等级名录制」的实施,使得官员们对于晋升和奖励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竞争中,一些官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私利,出现特权贪腐现象。

一些高级官员甚至形成了利益集团,将权力和资源据为己有,脱离了对人民群众的服务职能。

特权贪腐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还削弱了政府在人民中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这种特权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效率,使得社会资源无法公平分配,增加了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

同时还导致了官员选拔的政治化。

尽管「官僚等级名录制」试图通过明确的评估标准来确保官员选拔的客观性,但在实际运行中,政治化的现象难以避免。

有时候,官员的晋升并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表现,而更多地取决于其对上级的忠诚和政治背景。

这种政治化的选拔方式容易造成不称职和不称职的官员在体系中晋升,使得官僚体系出现虚张声势和能力不足的情况。

结语:

「官僚等级名录制」虽然在初期为苏联政府的高效运转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包括官僚主义和特权贪腐的滋生。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苏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治化的选拔方式也降低了官僚体系的效率和能力。

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这些问题逐渐加剧,成「官僚等级名录制」带来的官僚主义和特权贪腐为苏联政府的一大弊端,也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