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让我和孩子一起学习,主打陪伴式教育,那我还是选择带他去电影院看《长安三万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和孩子的思维总不太一样,如果强加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选择轻松愉快的方式,耳濡目染地学习来得更有效果。

带孩子去看电影之前,我就会提前告知他,我们是去看唐代诗人李白的。

他一下就提起了兴趣,特别想知道这个李白,是不是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李白,我从没发现,小小的他对于诗歌的兴趣,远超越了我的想象。看着他

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大大的期待,我心里想,也许离开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小孩子也愿意多学习一点语文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孩子除了李白本身,对他的生平经历以及人生旅途上发生的故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电影里不止李白一人,还有李白的好朋友,他们也都是唐代的诗人。这些额外的故事,无疑增加了电影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让他更迫不及待,想知道李白的朋友都是些什么大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开场,本以为他会坐立难安不能快速进入状态,没想到过了几秒他就安静地盯着大银幕认真地看了起来。

因为是动画电影,所以小孩子看起来会非常亲切,就像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被吸引。一出场的战争片段让他摸不着头脑,一心想着谁是李白,李白到底长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这样的情节对于小朋友来说,无疑是大大增加了电影对他的吸引力的,因为这时,李白生命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友人——李白的好朋友高适出场了,这样的出场也奠定了人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虽然孩子还没有学过高适诗歌,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相信以后在课本里看到“高适”时,他很快就能认出,这是他的老朋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等李白出场时,孩子看到这个熟悉的“老朋友”,就激动得不行。而我也被孩子这种沉浸式观影的氛围感染了,看着少年李白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也非常动容。不过,我跟他看到李白时的感触还是不尽相同的,孩子是欣喜,我是暗自神伤,因为我深知老年李白时的处境和状态。

书本里只知道李白是诗人,在电影里却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动又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的画面也很唯美浪漫,每一帧都让人不想错过。我们好像能在影院里透过大银幕,看到大唐的盛况和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李白和高适来到黄鹤楼喝酒的时候,他有点被惊讶到了。原来诗人也不是那么严肃斯文的,就和认识的一些大人一样喜欢吃饭的时候来点酒水。诗人的神圣形象,在那一刻被结构重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听到这句诗,他还有点兴奋,因为他背过。现在他知道了,这首诗比李白写得还早,而且比少年时的李白更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李白和高适分别,他也会有点不舍。好朋友为什么要分开呢?他们不是在一起很快乐嘛?

其实这部电影除了文化底蕴,也能教会孩子一些人生哲理。比如分别,比如成长。正是因为他们都长大了,都要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才会分别。

但是,孩子也会知道,分别后也可以重聚。等以后完成各自的梦想,到时候再见也依旧可以笑看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孩子对于这些际遇似懂非懂,但是没关系,迟早有一天他会明白的。朋友或许会陪伴你经历人生的坎坷,但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身边,你要学会独自去面对未知,迎接属于你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场电影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画面一出来就被惊艳到了,无论是天上仙境,亦或是云海奇观,都让人赞叹不已。再配上李白的朗诵,“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惆怅和惘然油然而生。

而这里对他的来说理解上更肯定有困难,但是他被唯美的动画吸引,看得也很入迷。相信以后他学习了这首诗,脑海里会回忆起这幅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的后半段,李白被铁链捆绑,他不禁有些难过,也会有所质疑,他非常想要了解这件事的真相,我虽然很欣赏他求知的态度,但是相信也只能慢慢在生活中教会他这些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自己的人生,其实有时像李白的这个阶段一样,急躁着想成功,随意做了决定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通过这个电影,我们反而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秉着谨慎务实,戒骄戒躁的态度,反而会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没有那么功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接近尾声,李白乘着船咏诗,这大概就是全影片最大的泪点。成年人看是释怀与解脱,小朋友看是欢乐与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的诗人汇聚在同一幅画面内,有种穿越时空的疏离感。入戏有幸,能在影片中看到盛世大唐的名人盛况。这代表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也无法忘怀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犹未尽的他,还坐在座位上不想离开。他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不敢确定,但是能确定的是,他爱上了诗词,爱上了唐代诗人的快意恩仇的表达。

影片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算是另一种成功了。所以说,这怎么不算另一种陪伴式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