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表讲话强调,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夯实大国粮仓“耕基”提供了根本遵循。那么,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富足”就包括了粮食富足,人民能够吃得饱。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5亿人左右。我国是人口大国,14亿多人口的饭碗,不能依靠外部市场来解决。2006年,国家统计局与原农业部基于当时人口、粮食亩产与复种指数等综合因素,计算出若确保2010年和203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则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当前,我国还处在高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计2016-2030年农村向城镇累计转移人口约2亿人,届时,城镇化率将达到70%。这意味着,城市仍在扩大,这也意味着,建设用地的需求仍旧存在,耕地面临的压力也仍旧非常大。在这样的趋势下,牢牢守住18亿亩红线更加重要。

今年5月,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信息称,目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通过综合施策,除了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超过62%,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中国依靠自身努力成功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