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相关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校服管理机制,科学规划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管理政策,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努力保障校服质量安全,推动校服市场开放公平,让校服成为穿在身上的“美育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对应领导建议,各地要重视校服质量的提升,增加校服市场开放度,鼓励校服优质供给。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校服质量监管,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地方保护,在校服采购过程中不应对校服企业人为设置一些不合理的“隐形壁垒”,以防走入“低价中标”或“高价陷阱”以及盲目自建平台等误区。

校服与学生亲密接触,是学校整体教育情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陪伴孩子向前走去。教育部也提到了“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审美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校服监管方面,提出,“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得存在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和行政垄断等行为”;在校服选用方面,“学校承担校服选用主体责任,建立以管理人员、家长委员会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负责选用、采购、监督等工作,其中学生和家长代表占比不低于70%-80%”“校服选用采购确保公开、透明,教育行政部门要全程进行监督”,并要求学校“制定校服着装规范和管理要求,充分发挥校服德育美育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教育学家顾先生所说:“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一套校服往往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尚,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在选购校服时,需要结合学校的治学理念、历史背景、气候特点、特色课程等制定综合方案,而不应简单地让学生或家长选择校服款式和颜色。

目前,我国教育需求与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订购校服需要考虑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参与课堂学习、体育活动、重要仪式等不同场景的需求,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考虑面料的选择和版型的剪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通重视校服的审美意识、育人功能、情境教育,将校服定位在提升学生气质面貌、影响学生行为习惯、改变学校视觉识别效果,甚至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上。

校服是陪伴孩子每日学习生活的,应该发挥校服育人的功能,在无声的“美”浸润中引导学生变得更加端庄优秀、身心健康。这份美好会在他们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变成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帮助他们在认知美、追求美、创造美、达到美的过程中实现完整的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