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汉朝的历史,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商人➜ 地主 ➜ 豪强 ➜ 门阀 ➜ 军阀的发展路径,知道了古代的富人,是怎样凭借制度规则,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接下来,需要你代入一个情景。

假设你是一个穿越到汉朝的平民,你要怎么一步步往上爬?

听爸爸的话,努力种地吗?

那完了,那你就一辈子被钉死在社会底层了。

听我说,你得赶紧卖掉田地!

因为汉朝的的社会规则,根本就不奖励种地。

汉朝官府规定,交税必须要交货币。

然而古代农民缺乏货币,

为了交税,只好把种出来的东西卖掉,换取货币。

但因为农业生产的季节特性,农民又缺乏储存手段,

商人便有机会囤积居奇——在收获季压低粮价,又在青黄不接的关口炒高粮价。

叶圣陶有一篇文章,叫《多收了三五斗》,生动描述了古代商人盘剥农民的手段:

我们吃辛吃苦,赔重利钱借债,种了出来,他们嘴唇皮一动,说“五块钱一担!”就把我们的油水一古脑儿吞了去!

这里有个知识点非常重要,即古代商人的牟利手段,主要是“囤积居奇”。

所以如果你老实种地,你就会被剥削。

如果你囤积居奇搞投机,就能剥削别人,致富就更容易。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赶紧买个官!

首先,汉朝有这样的政策空子可以钻,

因为大汉财政要搞钱嘛,不寒碜。

其次,你若不买官,你就会完蛋,

因为汉武帝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太费钱了,

他不光要卖官搂钱,还要通过财产税,薅商人羊毛。

在汉朝,别看商人有钱,但一点政治话语权都没有,

所以会被反复薅羊毛。

汉武帝薅商人羊毛的方式,是“算缗”和“告缗”。

算是货币单位,1算=钱120文;

缗是串钱的绳子,一串即一贯,也就是1000钱。

“算缗”规定,商人的财产,每两缗抽税一算,后来又开始收车船税,总之只要财产,就要交税。

你肯定会想啊:“这些商人难道会老老实实上报资产并交税么?”

当然不会!

  • 《史记·平准书》说:“富豪皆争匿财。”

所以必须要给点颜色看看,也就顺势推出了“告缗”。

“告缗”鼓励群众对呈报不实的人进行举报,一经查实,违规者罚放戍边并没收财产,告发者获得抄没财产的一半。

本来汉朝就贫富分化严重,民间仇富风气盛行。

“奉旨举报“的命令一下,群众热情高涨,争相告缗,中等以上的富人家庭,大部分都被告破产了。

官方没收了上亿的财产和成千上万的奴婢,查抄土地更是无数。

你现在是投机倒把的商人,你要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打不过就加入”!

只要进入官僚队伍,就可以既避免被告缗,还能获得特权,为自己谋取更多经济利益,不香么?

这时候你肯定想问呐,能当个什么样的官呢?

多了去了!

比如盐铁官,就是垄断经营地方食盐和铁器的盐官、铁官。

还有均属官,就是管地方货物流通的官。

要知道一个扩张中的官僚系统是很难停下来的,只会越来越大。

大政府,就得有大财政来供养,

而大财政,又需要有更多的官用来搞钱。

搞钱的官越来越多,皇帝管不过来,就得增派官员专门管官。

官员的权力需要制衡,又要增设官职搞分权……

反正就是有很多官。

在汉朝,像盐、铁、酒等刚需物品,都是官营经济,

经营这些官家资产的人,既是商人,又是官员,既能享受经济利益,又能享受特权利益,简直快乐得飞起。

亦官亦商的你,打着为帝国敛财的旗号谋取了大量私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你要加大投资搞扩大生产么?

不,你不能那么傻,

你应该买地、囤地,享受岁月静好。

为什么呢?

因为汉朝极少收土地税,持有土地的成本非常低。

而且土地是刚需,只要拥有了,就可以躺着收租,所以搞兼并是最划算的买卖。

就像现在的房子,由于没有持有成本,谁还不想多囤几套用来收获稳稳的幸福呢?

网上大火的周劼家不是有10套房子2套商铺么?

呐,这个就叫做专业!

你又想问啦,兼并怎么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