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而博物馆

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珍品的宝库。

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

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探秘的

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的发现

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外径12.53,内径5.29,厚0.02(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为圆形,厚度均匀,极薄。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中心为一没有边栏的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芒,图案好似空中旋转不停的太阳。

该件藏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古蜀先民金器制作工艺、青铜文明以及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5年,神秘精致、美轮美奂的“太阳神鸟”,在专家们的联名推荐下,从全国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数以万计的灿烂文化遗产的代表和象征。同年8月16日,国家文物局确定采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图形标志。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源自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形象贯穿开幕式始终,既彰显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和谐包容、追求光明的精神品格,也表现了全世界大学生阳光向上的精神气质。

商周大金面具

长20.5,宽10.4,高10.7,厚0.08(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立体脸谱,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则采用剪切而成。表现范围上限于额部,下方及下颌。嘴巴镂空呈微张之态,略呈笑意。耳朵外展,上宽下窄,上半部分凹入,耳垂穿孔。嘴巴微张,呈狭长方形,下颌平直。

商周大金面具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文明、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十节青玉琮

上端长6.94,下端长6.3,上孔径5.55,下孔径5.14,高 22.2(单位:厘米)

该玉琮为长方柱体,外方内圆,器上大下小,中间贯穿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分为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由阴刻细密平行线纹的长方形横棱表示羽冠,用管钻琢出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眼睛和眼珠。

孔内壁两头大中间小,为双面钻孔而成。器内外打磨抛光,玉质平滑光润,制作十分规整。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商周铜立人

长 6.2,宽 5.76,高 19.2(单位:厘米)

青铜质,整器形态矮小,立人头戴有13道弧形齿饰的太阳帽,脑后垂下的为精心打理过的三股发辫,双手作握状,置于胸前,指尖相扣,双拳中空,高高站立于插座上,外着单层中长服,腰间系带,腹部腰带上斜插权杖,手腕间戴有箍形腕饰,整个造型极具三维空间感。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件青铜圆雕作品表现了古蜀青铜雕塑工艺技术已很成熟。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制造工艺及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商周人面鱼鸟箭纹金王冠带

外径20.4,高2.83,厚0.03(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窄宽圆环形,上大下小。纹饰錾刻在金带表面,由四组相同的图案组成,每组图案分别有一鱼、一箭、一鸟和一人面。

鸟纹位于箭羽与鱼之间的箭杆后方,鸟头与鱼头朝箭羽方向。鸟粗颈,长尾,大头,钩喙,头上有冠,翅膀微展,腿爪前伸,三根并列的圭形尾羽组成长尾,尾部平直且与身体的方向平行。

人面纹为圆形,有两道圆圈构成脸的轮廓,中间为对称的双圆眼,上面为略成方形的眉毛,下面为抽象的嘴巴。整个纹饰线条流畅,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青铜文明、金器加工工艺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商周铜人形器

长 4.54,宽 1.37,高 10.35(单位:厘米)

青铜质,整体形如一个直立人,表现从肩部以下。胸部一个大圆孔,双手下垂至腰间以下。瘦削的上身,双腿粗短外撇,双足外展。两侧肩部和小腿近足部各有一个小圆孔。正面凸起,具有立体感,反面内凹。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制造工艺及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来源:金沙遗址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