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主要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更加匹配,优势逐渐凸显。

从技术发展路线来看,新型储能目前多种技术并进。目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熔盐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这六种新型储能路线关注度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海外市场更多依靠市场驱动不同,国内储能产业的高景气主要靠政策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2023年上半年,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陆续出台补贴政策,有力促进了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据CNESA数据,2023年1-6月新型储能新增装机8.9GW/18.3GWh,超过去年全年的7.3GW/15.9GWh,行业景气度超预期

基于政策背景,我国的储能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扩产潮。今年以来,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宣布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特斯拉也将自己的储能超级工厂落户中国。同时,2022年落地开工的多个储能产线建设项目,有望在今年陆续迎来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依靠政策来带动产业发展毕竟不是长久之道。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规划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要实行全面市场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从国家方面进行指导,强调新型储能走市场化的必要性。可是如何迈向市场化?对现下储能企业来说成为了一个难点。

虽然我们上面说过从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数据来看,行业景气度是超预期的,但从产业调研反馈上,今年明显增加的是国内大储招投标市场竞争强度,而第一波大储市场被锂电池吃掉以后,其他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的空间毫无疑问就缩小了。

那么,新型储能的市场化到底该何去何从?

成本是关键。经济性是制约新型储能规模化及商业化发展的核心:

通过电力市场疏导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已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等。虽然,目前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行规则仍不成熟、总体容量仍不明确,但随着未来辅助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有望成为新型储能项目最主要的收益来源,届时,储能也能更好地通过市场机制回收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广共享储能电站的创新模式应用

推广共享储能电站的创新模式应用

在部分新能源资源条件较好、系统调节压力较大的地区,可考虑率先开展电网侧新型储能共享发展模式示范,共享储能电站与多家新能源企业交易,利用新能源发电侧利润补贴共享储能电站,成本不传导至用户侧造成电价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本增效

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本增效

储能技术的革新是降低新型储能成本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技术创新发展可以等效替代低成本材料,降低储能上游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可大幅提升储能系统效率、提升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寿命、提升储能系统功率密度,从而降低成本。各新型储能企业更应该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来打破技术壁垒,强化市场竞争主动权,铺平新型储能市场化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索多种应用方向 拓宽应用场景

探索多种应用方向 拓宽应用场景

新型储能是促进新能源规模开发利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要稳步扩大新型储能市场应用规模,通过“新能源+储能”“互联网+储能”“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模式,不断拓展储能应用范围,创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