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道理都是别人验证后认为对的,所以总结给后人听。
但是如果让“他”跟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用这个道理跑一遍,也不一定怎么样的结果。

因为一切的未来都是未知,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

使劲的拿出《刻舟求剑》的精神,更用力的在船上刻,就能找到过去的路吗?

显然不管你再怎么使劲的“刻”,再怎么深刻的道理,拿来就用肯定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末班车了。

任何的道理都是过去的总结,只能当作参考,时间的变化,条件的不同,才是道理的土壤。

为什么王阳明讲了一生的道,明了一生的理,最后总结了一句话"知行合一"心学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里的“知”是格物才能“致知”致良知,其实说了一点“知”不是单单的知道。

“知”是干出来的知,才是“良知”纸上的东西可以读一读,但是干才是“知”的基础。

没有动手,就满嘴的知道了,满口的大道理,都是纸上谈兵的“知”

所以从道理中找到生活的捷径,都会事与愿违,因为你想像的跟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

人生中最关键的是提高”认知“增加认知能力,是学别人的经验,慢慢的”知行合一“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时常用历史的道理照一照自己纠正行止。

道理只能是用来参考和纠正的,不是用来照搬和模仿的。因为时移世易。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学会在变化中找出路,增加认知是唯一出去的路。

思考规则与方法之间的变通之道。专注每个人的自我成长的本质,

思考方圆之道,决策方圆之间。方:是规矩规则要遵守与打破,圆:是方法是技能要学习与更新,

专注每天成长一点点,就是进步。致:每个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