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日上午,“变·同——当代院风水墨大展”鉴赏会暨媒体见面会在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如期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博士生导师梁江,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许晓生,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画院资深特聘画家许固令,广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庄小尖,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陈侗,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周湧,广东省美术协会理事,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黄国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何枫,《当代岭南》副主编、当代院风美术馆执行馆长林润鸿以及020艺术、佛山新闻中心、网易、腾讯网等广佛两地的媒体记者。本次展览也得到了新石湾美术馆的出资建设及独资运营方——广东石湾酒厂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集团的相关领导到场与参会的艺术家交流并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博士生导师梁江

在会上,梁江表示,“变•同——当代院风水墨大展”的意义非同一般,《当代岭南》和新石湾美术馆一样,都是以民营的力量来推进美术界学术的活动,举办专业的展览,助力艺术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广东艺术界的一大特色。

对于水墨艺术的发展,梁江表示,我们现在应如何探讨水墨的当代性?如何探讨广东的水墨画发展?水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是在唐代就出现,还有一种说法是“丹青”,“国画”的提法反而是现代的,是民国年间年提出来的;而“中国画”的提法,是1957年北京画院向国务院申报成立北京国画院,周恩来加了个“中”字,才开始用“中国画”这个名词。

“如果中国有当代艺术的话,它一定是建立在中国人自己的精神体验上的,这样的当代艺术才有生命力。广东的当代艺术看起来似乎很弱,但是广东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恰好符合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也符合发展的土壤和逻辑。”在梁江看来,本次展览的作品很有意思,虽然可以归入水墨画的门类,但表达的却是现代的内容,以及艺术家当下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应该称之为现代水墨。他认为,本次展览主题“变•同”起得很好,“变”是参展艺术家个人风格、语言的变化;“同”是他们对于艺术革新、艺术流变是同一个方向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许晓生

本次展览策展人许晓生在国内策划了一系列大型的水墨画艺术展,他表示,“当代岭南每年都有和国内的一些美术馆建立合作,努力把广东好的艺术品往全国推广,也把广东好的艺术家往外推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周湧

对于当代水墨画展览的连续性,周湧建议:“我觉得可以将中国画或者水墨画做成在全国持续推进的一个板块。因为这个板块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和老一辈艺术家共性化审美不一样。本次展览跟现在岭南中国画不一样的地方是:个人化的图像、个人化的画风,个人化的审美趣味。这三个特点是现在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潮流,可以将这个板块继续充实和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画院资深特聘画家许固令

据许固令在鉴赏会上透露,他从小受到家族影响,看过几十个戏种、几百场各种类型戏剧演出,所以他对中国戏剧有着深厚感情,从1972年他第一张刊登在《羊城晚报》的作品算起,他的戏剧脸谱画创作已有五十余年,创作的方式从写实到半写实,再到写意,到现在走向抽象。

“人性可以通过戏剧来反映客观的思考的一个题材。将人性的复杂化、互相斗争通过脸谱表现出来。在国外几十年的生活让我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想通过自己的创作和努力将一些传统的文化留住。”许固令说,他主要是借用中国戏剧的脸谱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人情世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庄小尖

喜欢沉浸于自己创作,很少参与社会交际的庄小尖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林丰俗评价曾经他的作品“不是市井画”,由此可见他作品里所体现的学术性与高度。“广东是非常有包容性的地方,每个艺术家的性格决定他的生活,每个艺术家的生活也决定他作品的风格。”庄小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陈侗

对于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学术性,陈侗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当中国画跟大众需求绑定的时候,就很难建立起所谓的学术性。应该说很多艺术家在市面流通的作品具有研究价值,但是要充分体现学术性就很难了。走市场的作品也有研究价值,但学术性跟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传承、个性等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所以要在作品中体现学术性,是有难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黄国武

黄国武则认为,“现在大家的画风都一样,太相似,这是很多年轻艺术家太听老前辈的经验之谈所导致的,年轻艺术家应该要有个人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何枫

何枫也表示:“我也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画面。每个人都有符合自己的性格,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面临很多选择,很多选择都是不经意的,艺术创作也是如此。这种潜意识的选择,会累积成自己艺术创作的个人面貌。广东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很密切,也很自然。广东的艺术家是最容易从生活中得到感受,慢慢形成自己的画面,不同性格的艺术家形成不同的路子,各自体现自己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排从右起,(右二)蔡壮筠、(右四)周文燕、(右五)钟长贵等广东石湾酒厂集团领导与参会的艺术家及嘉宾合影留念

鉴赏会结束后,媒体记者就本次展览的相关问题向参会的艺术家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推广,文章内容、产品、服务、法律责任均由广告内容提供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