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网上发布一则新闻,两名女子吃凉皮后中毒,致1死1伤的新闻引发关注。

当前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潮湿,正是各类细菌滋生的高峰期,食物易发生腐败变质。

如凉菜、发酵类食物,极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0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物中的致病菌及其毒素进入到人体内,引起的头晕、呕吐、腹泻等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常见的有椰毒假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

02、椰毒假单胞菌性食物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在特定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产生小分子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

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以及其它变质的淀粉制品,如凉皮、米皮、粉条等,都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

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浸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千库网

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其潜伏期通常在30分钟到12个小时之间,也有可能会达到1-2天的时间。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休克、死亡。

做到以下几点,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1、选购散装销售的河粉、肠粉等湿米粉,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每次少量购买,尽快食用。

2、木耳,银耳在泡发之前要检查是否有受潮发霉;泡发后耳片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或有异味的不要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不要食用。3、不制作、不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物。

0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例如各种海产鱼类、虾、蟹和贝类等,近年来的监测发现,淡水水产品也可受到它的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千库网

出现严重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急性胃肠炎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从进食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到发病,快的可以2小时,慢的要40小时才出现症状。病程一般为2-3天,恢复较快,个别患者会出现脱水、休克的情况。

做到以下几点,预防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1、防止生、熟食物间的交叉污染, 在处理生、熟食品时,最好使用两套刀具,不能混用。

2、水产品应煮熟煮透再吃,尽量不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3、保持厨具清洁,接触海产品或腌渍食物的厨具需进行彻底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04、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鸡肉、鸡蛋、猪肉、奶类等动物性食物是最容易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类别,蔬菜水果也可能被污染而携带沙门氏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千库网

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见于胃肠道炎性疾病,最初症状是头痛,恶心,食欲减退,继而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腹泻一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粘液或血。

做到以下几点,预防沙门氏菌中毒:

1、彻底加热食物:沙门氏菌属不耐热,在100℃立即死亡,70℃经5分钟,65℃经15~20分钟可被杀死。

2、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没有品牌保证的鲜鸡蛋,不喝生牛奶。

3、接触宠物、农场动物、生鸡蛋后仔细洗净双手。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长沙疾控、科普中国、广东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