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朝霞

2023年7月1日至12日,我随户外旅行团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川西,进行了为期12天的旅行。浓浓的藏族风情和美丽的草原风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起甘肃,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是漫天风沙;是一片荒凉?还是黄河、兰州、拉面?可一旦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户外天堂。这里有高山、峡谷、森林草原、海子和牧场……也因此成为探险家洛克口中的“上帝的伊甸园”;更被美国权威旅游杂志评为“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岳第四名”。而其中经典就是甘南迭山山系的扎尕那。一个不为人知的藏地;一片人间的净土。

扎尕那是天然“石头城”。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的一座古城。“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其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

六大寺院之一,是中国最美的藏传佛教学府(中国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被称为小拉萨)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贡唐宝塔是拉卜楞寺的地标性建筑,宝塔呈金黄色,在阳光下漂亮耀眼。宝塔内部供奉有拉卜楞寺第二大活佛贡唐仓活佛历代的舍利塔,还有众多的佛像壁画,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可以在此参拜祈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仰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有东方瑞士之称的郎木寺是一个古镇,也是一座寺院,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郎木寺所处海拔高度3480米。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

从甘肃境内的郎木寺远眺四川境内的郎木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在甘肃境内的郎木寺拍摄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和四川分界指示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在四川境内郎木寺所拍摄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潺潺流过的白龙江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公寺(“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公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眺清晨的贡嘎雪山(贡嘎山是一座位于甘孜康定市的雪山,其最高海拔可达7566米,是四川省内的最高峰,也素有蜀山之王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遥望神秘的亚拉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卡拉山,海拔4500米。自西向东,迂回曲折,在四川若尔盖县唐克乡与白河汇合,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大转弯。这里是”母亲河”黄河在四川唯一的一段。登高远眺,但见黄白二河争流,风姿绰约、款款而来,蜿蜒而去,似玉带,似长龙,似飞天飘带和哈达,从天之尽头飘然而来。

藏族人民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语称“河”为“曲”. 俗语说:“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这“九曲”就是唐时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 黄河首曲所在地玛曲县还是整个黄河流域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城(注:玛曲,藏语即黄河)。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的自然景观要数第一弯和壶口瀑布。这两处景观被誉为神奇的九曲黄河立体大乾坤地图,它是黄河流经这两处景观时形成的一个S形大弯道,因其在地图上恰似《周易》中阴阳太极图,故而誉为。它与藏族本教(“卍” )和藏传佛教(“卐” )的“生命轮回”或者“日月轮回”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曲黄河第一弯作为黄河大草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它以一种大度的姿态、平和的心态表现了黄河精神“宁静致远”的阴柔之美,而黄河壶口瀑布则以一种大气的姿态、豪迈的心态表现了黄河精神“灵动飞扬”的阳刚太极之气。这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的两大独特景观可谓对黄河精神的最好诠释,是对中国阴阳太极学说的立体再现。

九曲黄河十八弯的黄河水丝滑、平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壶口瀑布的黄河水奔腾、咆哮!(2018年2月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傍晚黄河九曲第一湾上空的霞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格藏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傍晚索格藏寺内的白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滇绣线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莲宝叶则风景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巴颜额拉山南段支脉,位于四川省的阿坝县和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之间,总面积约800余平方公里,阿坝县的景区面积大约500余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地区众神山之首。

“莲宝叶则”的汉语意思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通常称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莲宝叶则是雄伟的奇峰异石的世界和艺术圣殿,这里山势雄奇峻伟,充满阳刚之气;山体规模宏大,绵延不绝;湖泊星罗棋布,银瀑飞悬。

莲宝叶则具有震慑心魄和宏大气势的山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莲宝叶则景区最大的湖泊扎尕尔措。扎尕尔措有着震撼心灵的美丽。它是完全由雪水汇聚成的湖泊。没有河流打扰,静谧而又清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长在海拔3300—4800米以上高原流石滩的稀世之花绿绒蒿。她们是离天堂最近的蓝色精灵。很难让人想到非常极端的地质环境,能造就这么美丽的的生命。她们一生只开一次花,此时是她们最辉煌的时候。她们也被欧州人称为“世界之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垂头菊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花绿绒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冠紫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毛银莲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桑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南碌曲草原—尕海湿地保护风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牧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福的藏族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藏第一关—折多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切塔林经幡群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这是为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所建。1982年和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先后两次到这里给信教群众传经说法。班禅大师圆寂后,当地牧民为纪念班禅大师,在班禅大师讲经说法的宝座上建起了珍贵灵塔和108座大小不等的白塔,形成了壮观的瓦切塔林。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切塔林的佛塔早已超过了108座,那是信教群众不断堆砌的怀念和信仰。

经幡是佛塔的标配,有佛塔处,必有经幡。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经幡就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挂在山巅、路口、河边等任何地方。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认为,经幡随风而舞,每飘动一下,就是在诵经一次

就是在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措卡湖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麻日乡境内,海拔约4000米,是中国现存少有的处女地。被誉为“人间仙境,九天瑶池”。措卡湖在当地称措卡海子、又称赞多描那玛、藏语意为乱石丛中的黑色海水、是一个淡水湖泊。湖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意为“绿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措卡湖四周还有四彩的小房子环湖而建,零零落落的堆在被绿色荫透的湖边,宛如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无意间创作了美如这般的艺术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龙麻日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达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色达”是藏语,意为金马。经考证,主要因早年曾在色塘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名,故有“金马”之称。

色达县标志性建筑之一—格萨尔文化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达县城广场上跳锅庄舞的藏族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在规模上堪称“世界第一”的佛学院。这里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这便是成千上万的喇嘛和尼姑们的宿舍,非常壮观。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达佛学院里的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达金马草原上的东嘎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藏族同胞在色达的金马草原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民国24年(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泸定桥,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战斗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泸定桥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在漫长的历史中,泸定桥是中国四川和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是中华边陲民族和睦、国家统一的安定桥,更以中国红军长征期间胜利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和英雄业绩而名扬中外,以“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人民日报》 评)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大渡河上的首座桥梁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而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当地土司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将字体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泸定桥开始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因此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尔盖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是若尔盖国家公园组成部分。若尔盖草原海拔3500米左右,有花湖、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红原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等景点。

花湖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湖上空飞翔的棕头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剑门关风景区是三国名胜。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名于世的考古大发现—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一瞥(因临时闭馆未能如愿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