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伪装的买家,反常的网络交易,到卖家账户“一游”后消失的货款……这是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受理的一起疑点重重的“消费纠纷”。在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统筹指挥下,市、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以该“纠纷”为切入点,深入调查,拨开迷雾,挖出一宗涉案总金额达2800多万元的系列“刷单炒信”案。近日,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9家涉案企业作出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合计218万元。据了解,这是无锡市场监管系统目前查办的涉案金额、处罚金额最大的系列“刷单炒信”案。近日,该案被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列入2023年“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消费纠纷”疑点重重 细查之下,“刷单炒信”案浮现

2022年12月5日,无锡“12315”热线接到一起举报,举报人阿覃(化名)称,1个多月前,他在某网络批发平台的一家网店内,购买了2万元的商品,付款后,对方迟迟不发货,也不退款。

因该网店的经营企业位于梁溪区,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受理该工单后,对买卖双方进行核查,结果发现其中疑点重重——被举报的网店主要经营宠物窝、宠物毛毯等商品,商品单价在9.9元到几十元不等。而阿覃提供的交易记录显示,他自2022年1月起在该店消费,几乎每单交易金额都在上万元,都没有对应的发货记录。一次性买这么大量的宠物用品作何用处?交易的商品去了哪儿?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怀疑,这并非一起简单的消费纠纷。经多次询问,阿覃道出实情。

原来,阿覃是一名职业刷单员(以下统称“刷手”)。经朋友朱某介绍,垫付货款帮该企业刷单。起初,都能及时收回垫付货款并拿到佣金,但最近一笔刷单完成后,朱某却没了消息。在找朱某、网店索要货款及佣金未果后,阿覃这才把这件事伪装成“消费纠纷”,求助市场监管部门。对此,被举报企业负责人也承认,朱某招募“刷手”为该企业的网店刷单。但在刷单过程中,网店账户只不过是资金“中转站”——“刷手”支付的货款,在网店账户上“到此一游”后,就及时转给了朱某。此次举报人索要的2万元货款因交易异常被平台冻结,并没有落入企业的口袋,因此,该企业拒绝退款。

统筹协调、深入调查 挖出9家“刷单炒信”企业

鉴于被举报企业涉嫌“刷单炒信”,梁溪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其立案调查。可此时,双方都提到的“关键人”——朱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与公安机关初步沟通、对接,执法人员了解到,朱某组织的“刷手”不止阿覃一人,他们先后帮助多家网店刷单,经营者涉及江阴市、惠山区、锡山区。梁溪区市场监管局立即上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介入后,加强分析研判,统筹指挥无锡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及梁溪、江阴等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初步掌握的涉案企业展开深入调查,同时,启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与公安机关加强合作、信息共享。经过对涉案电商平台、企业交易记录、资金流水等海量数据信息进行逐一梳理、比对,执法人员排查出无锡市共有9家企业参与了由朱某组织、8名“刷手”主要参与的“刷单炒信”活动。

今年3月,在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的统一部署下,无锡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及梁溪、江阴等地市场监管局对涉案企业开展执法行动,现场锁定大量证据。

经理为网店冲量支“歪招” 部分“刷手”垫资被用于赌博

在证据面前,涉案企业均承认,在朱某的介绍下,开始“刷单炒信”。但朱某为何要组织“刷单炒信”?“刷手”的货款最终流向何处?围绕朱某的部分疑团未解,成为全案证据链上缺失的一环。

为此,经公安机关协调,执法人员对朱某进行了询问,最终串起了该系列“刷单炒信”案始末。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切最初只缘于“好心”——

朱某是某网络平台江苏区域的客户经理,主要为区域内的平台商户提供服务。如果经他推荐的优质商户能升级为“超级工厂店”,他还会获得一定的资金奖励。

2021年,江阴某企业向朱某吐槽称,网店升级后,对生意并没有帮助。为帮客户“解忧”,朱某给他支了一招——通过刷单提高门店人气和搜索排名,进而提升销量。可是找谁刷呢?朱某决定“帮”人“帮”到底。随后,他通过朋友圈等渠道,先后招募了阿覃等“刷手”为网店刷单。

主要操作流程为,朱某发送商品链接给“刷手”,“刷手”垫资购买商品,网店无需真实发货。待“刷手”确认收货和好评后,网店将货款转给朱某,朱某再将货款与佣金一并转给“刷手”。

朱某称,实际上,刷单佣金应由网店支付。他原本以为刷一段时间后,网店的销量上来,生意好了,自然就会把他垫付的刷单佣金补给他。但他本人不记账,给“刷手”的佣金也无固定标准,导致账目一团乱,很快出现了资金窟窿。为填补该窟窿,朱某“棋走险招”,开始网络赌博,结果,屡赌屡输,屡输屡赌……“刷手”后期垫付的货款,也被他投向赌场。最终,无钱返还“刷手”货款、支付佣金,导致东窗事发。

虚构交易额2800多万元9家企业被行政处罚

全案证据显示: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朱某先后招募了阿覃等8名职业刷单员为9家企业“刷单炒信”,虚假交易共计1218单,虚假交易金额累计2825.6万余元。

鉴于9家企业虚构交易记录的行为,间接地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同时,综合考虑9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违法情节、案发后积极整改等情形,近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梁溪区市场监管局、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对9家企业作出罚款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行政处罚。

据介绍,近年来,无锡市市场监管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重点查处“刷单炒信”等虚构交易、虚假违法广告、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