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风轻轻拂去盛夏的燥热,立秋节气到了。8月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从自然界万物的表象来看,立秋之后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前几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多地都出现了大范围降雨,给人的感觉没那么热,但这不意味着就不会再热了。立秋并不等于立即凉爽,按古人“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的说法,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热天气,今年“三伏”中的末伏从8月10日到19日,按气象学标准,只有“连续五天日均气温低于22℃”的地区方可确定为入秋,所以,从这个标准看,我国相当多的地区正式入秋的时间要晚于立秋节气一两个月,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不仅是气候上的一个重要节气,而且在农业生产中也具有重大意义。立秋标志着夏季收获的结束和秋季收获的开始。在南方地区,立秋前后是水稻、花生、甘蔗等农作物的收获期。在北方地区,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在立秋前后开始进入收获期。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伏天由于炎热,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但“贴秋膘”也要适度,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