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筑堤围垦、散乱撂荒的养殖池塘到飞鸟蹁跹、千亩稻浪的绿色粮仓,成为“太湖绿”绿色稻米生产基地,这是吴中区金庭镇消夏湾的华丽转变,在显化生态效益、带动区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同时,破解了环太湖地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难治理的困局,恢复了太湖自净化的原始生命力,筑牢了太湖生态安全屏障。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金庭镇消夏湾项目成功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中区金庭镇消夏湾位于太湖生态岛南部,三面环山,南临太湖,自然禀赋良好,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多种生态要素,是太湖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消夏湾原为太湖大闸蟹重要的养殖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太湖实施封湖禁渔制度起,便开启了围网养殖时代。 消夏湾水产养殖产生的尾水,连同山上果树茶树、周边村庄和粮田产生的农村生产生活面源污染物,随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消夏江,最后汇入太湖,一度严重威胁太湖水生态安全。

2018年以来,随着太湖围网养殖全面退出历史,金庭镇将原有蟹塘腾退整治成高标准农田用于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全力攻坚清退了消夏湾外圩5000亩养殖蟹塘并完成3000亩土地复垦占补平衡。2020年启动的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规划实施面积18平方公里,是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重点项目。该项目通过“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性治理,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消纳净化作用筑牢太湖生态安全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南侧的4500亩地块上,共有900亩湿地与250亩原生香樟林,其余为水稻种植区。水稻种植区项目采用北斗定位、5G传输等现代化技术,探索无人化种植、两无化种植等新模式,全力推动“生态+新农业”在产品价值上提质增效,在产业结构上提档升级。据介绍,后续金庭镇还将逐步打造万亩生态良田、缥缈有机经济林、南湾湿地水街、湖湾湿地带等生态新景点,吸引来岛游客驻足,将消夏湾转变为人人向往的生态湾区,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和效益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