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砰砰砰!”昨天上午,金海里小区,彩色亮片从礼花筒喷出,在阳光下映衬着居民们的笑脸,小区第一台加装电梯正式竣工。与此同时,小区里还有6台电梯进入完工倒计时,有4台电梯提上安装日程。

相比周边小区,金海里今年以来加装电梯可谓快马加鞭,这里的“加速器”是什么呢?

居民 每个楼栋都少不了“热心肠”

加装电梯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把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公共责任感激发出来。楼栋牵头人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黏合剂一般的强大作用。金海里小区每个申请加装电梯的楼栋,都少不了这样一个“热心肠”。

当天电梯竣工的78号楼,居民代表史阿姨回想加装过程感慨不已,“中间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多坚持了一下,最终电梯建成了”。史阿姨的楼栋是一层四户,共有28户人家,由于户数多,同意加装后大家分摊的金额少,可前期协调工作量却是普通楼栋的几倍。为了这台电梯,史阿姨楼上楼下跑了很多趟,自己不熟悉手机操作,把女儿拉来帮忙建业主群。好不容易到签字了,没想到仍有反复,有的夫妻一人同意另一人突然变卦,有的业主提出合同太简单,要求增加担保内容,还有的担心电梯质量不过硬,“群里各种顾虑,转发来不少电梯事故的短视频”。史阿姨一户户沟通解决,最终敲定16户人家参与出资加装。“真的是个浩大工程,但完成了很有成就感”,史阿姨说,加装电梯让整栋楼凝聚力空前提高。

53号楼加装电梯手续办理最早,由于燃气管道迁移延长了工期。作为小区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居民代表是老伯前阵子每天接待业主咨询,有时候一天上门几拨人,除了关心费用,大伙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老伯说,居民关心的事情很详细也很实在,大家站在同一立场沟通更顺畅。据了解,是老伯与史阿姨所住的楼栋建筑结构不一样,如今史阿姨也成了小区加装电梯“义务解答员”,还友情参加其他楼栋的协调会。

社区 在需要时为居民提供助力

金海里社区书记徐穆杰认为,同一栋楼居民齐心协力,以及不同楼栋居民之间互帮互助,是加装电梯最大的动力。“社区则是在居民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助力。”徐穆杰说,启动加装后,每栋楼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烦恼不同,包括多少住户愿意出资、费用怎么分摊、每个住户提出哪些意见等,需要楼内居民自己来协商,“遇到人户分离的住户,或者是特别固执的居民,我们会帮忙联系或做工作。”

金海里小区是个“90后”老居民新村,前不久完成的小区改造预留出加装电梯空间,“以前有的地方道路不平整,有的地方有绿化带或者杂物,改造后为居民提供了加装的有利条件”。社区是居民们协商签约的首选场地,有些居民白天要上班,为了凑齐业主,多数开会签约都在晚上进行。每到这个时候,社区工作人员就开着大门陪居民“加班”。社区还专门留意了市区加装电梯中遇到的一些纠纷,要求电梯加装公司进场时交3万元押金,一旦发生破坏绿化、碰擦车辆等纠纷时,能够先行垫付减少摩擦。

街道 查询加装公司有无“不良史”

“最近一周审批了16台电梯的加装手续。”广益街道建设局副局长吴志刚告诉记者,辖区居民加装电梯的意愿比较高。按照街道的相关政策,今年春节之前完成报备手续同时初审通过的,加装电梯完成后,在市区原有补贴基础上,街道额外给予每台电梯10万元补贴。当然,补贴政策只是调动居民加装积极性的一部分因素,更多的推动来自于周围成功例子的辐射示范。“小区里有电梯加装起来并且顺利运行了,就会吸引周边的居民过来参观打听,会触动更多人把电梯梦变为现实”,吴志刚说。

对于当下市场上加装电梯公司众多却良莠不齐的情况,为了避免居民被“坑”,吴志刚表示相关部门会帮忙“把关”。居民有申请加装电梯意向并且达成初步意见之后,街道建设局会查看加装公司的资质,调查这家公司有没有违约记录,以及在以往施工项目中有没有发生事故、质量纠纷等,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居民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