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再加上深厚的商於古道历史,商洛市手上有很好的文旅牌可打,关键是如何将景点提升为品牌IP,把故事讲出去。
作者|馍大师 出品|夹馍星球
今年五一节前夕,有一条消息,曾引起老陕朋友圈的小小震动。
西安-商州、西安-商南往返城际动车开行,运行时间1小时36分。新建的商洛北客站,也同时开通运行。
有人或许在想,不是地铁,也不是高铁,只不过是动车组,没啥惊奇的。但对商洛人民来说,在交通上的每一点小进步,都是值得庆贺的事。
因为,这个地区苦交通太久了。
商洛市通火车是新世纪之后的事,仅20多年历史;市区火车站“商洛站”,2004年才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商洛人出行主要靠公路,更多的人是靠步行,翻山越岭。因为闭塞和交通不便,很难发展起来,GDP数据长期在陕西排名末位。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又会发现,商洛在历史上恰恰是以交通要道著称。著名的“商於古道”,便经过商洛,是位于长安的中央政府通往东部地区的重要干道。
无数将军勇士、文人墨客、巨贾富商,曾在此走过,见证历史的风起云涌,也为商洛留下诸多文化印迹、传奇故事。
只是到了近现代,人类进入工业化时期,生存和生活形态变了,曾经的地理优势便成了劣势。
商洛,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是陕西的东南门户。绵延的大山中,有洛河、丹江发源于此,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于沿岸聚居,逐渐形成城池。
“商”指的是境内的商山,因造型像“商”字而得名,著名的“商山四皓”,就在这里隐居;“洛”指的便是洛水,一路向东,流往黄河。
地理位置上,商洛西北接关中,翻过秦岭,就到达西安蓝田县;东临河南,可出中原;南边和湖北交界,走丹水可达长江。
所以,商洛在古代是交通要道,著名的“商於古道”即穿行境内(“於”指河南省南阳市柒於镇),这条道能“北通秦晋,南连吴楚”。
军事要塞“武关”,也位于商於古道上(今天商洛市丹凤县),它与北边的潼关(渭南市潼关县)齐名,是进入关中的两条要道。
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不少故事。
公元前340年,秦国大良造卫鞅,在“河西之战”中设计俘虏了魏国大将公子卬,大败魏军。秦孝公封卫鞅商於十五邑,赐号“商君”,所以后世称他为“商鞅”。
今天商洛建有商鞅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地理坐标(见头图)。
战国时期,商洛是秦楚两国长期争夺的地方。而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显著增强,在与他国的征伐战争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公元前 313年,秦惠文王的相国张仪,利用楚怀王想要收复商於的愿望,让楚国和齐国绝交,但又拒绝归还商於,成功破坏了齐楚联盟,史称“张仪欺楚”。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拿土地做诱饵,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屈原看出秦国不安好心,劝楚怀王别去,但楚怀王听信儿子子兰的话,还是去了,结果被秦国囚禁。自此楚国走向衰落。
秦始皇统一诸国后,在此设上雒、商两县,包括今天商州区、丹风县、商南县、山阳县等地,属京畿咸阳内史直辖地域。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沛公刘邦就是走武关这条路,抄近道入关中,打进咸阳,首先擒得秦王。
西汉沿用了秦代的郡县制度,但把洛水边的华阳县划给上雒,也就是今天的洛南县。
古代判定方位,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如果以华山为参考,它可以叫华阳,如果以雒水为参考,它叫洛南县。
如今,华山这个旅游大IP显然更有价值,有传说洛南县想改成古名“华阳”。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因崇尚水德,改“雒”为“洛”。西晋统一全国后,设置上洛郡,这是商洛成为地市一级行政区划的开始。
进入南北朝后,政权反复更迭,商洛行政区划也几经变化。北周时期,在此设商州,这是今天商州区的由来。
隋朝统一后,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设上洛郡。而到了唐朝,又把上洛改为商州。名称反复变化,到了宋、金时期,商州之名才稳定下来。
明朝,为避明光宗朱常洛名讳,再次把“洛”改为“雒”。但朱常洛当皇帝还不到一个月,就死了,这避讳真不划算。
民国初期,商雒被一分为二,北边的商县、雒南县、柞水县属于关中道管;南边的镇安、山阳、商南县,属汉中道管。
但这种状况持续不久,1935年,民国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度,在商雒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相当于今天的商洛市范围。
期间,商洛的战略地位再次凸显,发生了不少血战。
1932年,参加长征的红四方面军,从湖北进入商雒,在山阳县漫川关一带,遭到国民党军围攻,损失惨重,史称“漫川关战役”。
多亏猛将许世友,率第12师第34团,杀出一条血路,得以突围。这也是许世友的成名之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保卫西安,阻挡国民党军进攻,红军第15军团由徐海东率领,南下商雒,司令部就设在新建的商县中学。
建国后,商雒设专区,1958年曾撤销丹凤和柞水两县,1961年又恢复。1964年,因“雒”字生辟,又改“雒”为“洛”。至此,“商洛”俩字终于确定下来。
1988年,商县升级为县级商州市。2002年,商州地区设地级商州市,原县级商州市改为商州区。
这就是当下商州市下辖的1区6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从地图上看,7个区县大小形状差不多,都是圆鼓鼓的,像7个葫芦娃挤在一起。
古代的交通普遍不发达,走商於道,可以抄近路,也能打对手个措手不及,所以位置重要。
但这条路其实很难走,李商隐就曾感慨:“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
到了近现代,铁路交通开始成为主流,商於古道的位置就降低了。因为身处秦岭大山,修路成本大,商洛的交通发展缓慢,限制了它的发展。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修通,走的是北边的潼关道,改变了关中地区的面貌。建国后,宝成铁路通车,陕南的汉中受益。1973年,襄渝铁路通车,安康也改变了落后的交通条件。
而商洛能依靠的还是公路。
1930年代,民国政府出于军事围剿的需要,在商於古道的基础上修建“西荆公路”,起自西安灞桥,经蓝田县越秦岭,过商县、商南县,进入河南省,终点荆紫关,1936年通车。
后来,这条路进一步与东边的公路相连,在1947年成为京陕国道(南京-西安)的一段。
建国后,公路继续被使用,并不断升级改造。1981年,西荆公路被列入312国道(上海-新疆伊利)的中段。
期间,商洛也组织民力,修建了各县之间的公路。但除了国道像个样子外,其他道路还是以沙土路为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四溅,很不好走。
这影响到了商洛的长期发展,错过了一些机会。
三线建设时期,大量工业向西部山区转移,山多林深、便于隐蔽的陕西成为重点地区,商洛也因此接纳了不少项目。
洛南县永丰区太平公社,被电子工业部选中,在这里布局了四厂一院:
853厂(国营宏星无线电器材厂);
895厂(国营华南无线电器材厂);
4310厂(国营华达无线电器材厂);
4320厂(国营南云无线电器材厂)。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些厂主要研发和生产无线电器元件,用于雷达导航、广播通讯、卫星发射等无线电设备。各厂基本上在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投产。
406医院,简称406,主要为周边4个工厂的职工提供医疗服务。它是当时商洛最好的医院,周边的各县,甚至安康市的人,生病都会慕名来此就诊。
太平公社也从永丰区剥离出来,由洛南县直辖,并改名卫东镇,意为“保卫东方”。
为服务于工厂和工人,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在镇上建立起来,比如职工家属楼、子弟中学、剧院、浴池、食堂、幼儿园,还有灯光球场、银行、旅社等。
近2万名职工和家属的到来,让大山深处的卫东镇,一下子热闹起来,繁华程度远高于洛南县城。
很多村民,专门到镇上来参观,卫东镇有了称呼——“商洛小香港”。
因为工厂用电需求,卫东镇还建立了当时商洛唯一的110千伏变电站,通上了电灯。而那时,商洛绝大部分乡村还在点油灯。
到了重大节日,厂子的灯光球场上会放露天电影,成了附近居民的狂欢,像过年一样。
此外,在卫东以东20余公里的洛河南岸尖角乡,从沿海迁来了704厂(国营华电材料厂),是国内最早的覆铜板专业生产厂。
704厂还建有一座火力发电厂,除专供本厂用电外,还特供洛南县委办公楼和洛南中学教学区每晚10时前的照明用电。
而商洛地区行政公署所在的商县,城南李家塬村,也建设了工厂(10号信箱),主要生产功率半导体器件。
当时商城城区很小,只有两条街,人口也就一万人。而十号信箱建成后,有工人三四千人,再加上家属,人口和本地人差不多。
改革开放后,军工企业向民用企业转型,开始生产民用产品。比如,卫东镇的军用企业,开始研制和生产电子管和晶体管收音机、落地式多用机等。
以前严格保密的工厂,也一定程度向社会公开。工人拿工资,消费水平较高,农民常去厂区卖东西,或者给厂子打零工,是重要收入来源。
但随着市场发展,这些位于大山深处的企业,弊病开始突显。因为交通不便,产品和原材料运输成本不断增加,利润不断降低,非但产生不了效益,还造成极大浪费。
1986年至1990年的“七五”计划,中国对效益低下的三线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迁”等政策。
1985年,卫东镇上的853、895、4310、4320四厂联合组建为西京电气总公司,1993年整体搬迁至西安高新区电子工业园。
406医院也随之搬到西安,就是今天位于西安市电子城的“陕西省博爱医院”。
位于洛南县的704厂,1993年搬迁到咸阳,后来破产。原来闲置的厂房,曾办起了一个皂素厂,但因为市场不好,以及环保原因,没过多久也关停了。
兜兜转转,热闹一时的洛南山乡,又复归平静。
实际上,宝鸡、咸阳、汉中的很多三线建设项目都留了下来,或者从乡镇搬到市区,因为这些地方通火车,交通是便利的。
而商洛长期不通火车,工厂都没留下来。失去这些企业之后,商洛的工业基础大受损失,想发展经济也就难了。
因为商於古道的原因,商洛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大诗人,都曾走过这条路,面对大山大河,触景生情,留下不少诗句。商洛作家王林斌所著的《大唐诗路》,就讲述了诗人们行走在古道上的故事。
其中又以丹凤县文风最盛,县境的棣花镇,恰好位于商於古道上,古代设有棣花驿,是来往客人的歇息之所。
公元820年,白居易从重庆返京途中,在棣花驿下榻,留下诗句《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今天,棣花镇复建了棣花驿,设有“白居易下榻处”。
也许因为凝聚了太多的才气,1952年的春天,棣花镇上诞生了一名后来的大作家——贾平凹。现在,他不但是棣花镇的名片,镇上建了“平凹老宅”“贾平凹文学馆”,更是商洛市的名片。
而奠定贾平凹文坛实力的,正是他关于故乡的“商州系列”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商州》《浮躁》,以及《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等中短篇小说。
贾平凹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起初大都是短篇。1982年,路遥写出了名震天下的《人生》,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事刺激到了贾平凹,决定要撵上他。
从1983年起,他从西安回到商洛采风,深入考察农村生活,写了一个中篇小说《鸡窝洼的人家》,发表于《十月》杂志。
小说里,复员军人禾禾想通过“创业”改变家庭状况,但干啥都没成,媳妇麦绒埋怨他是在瞎折腾,跟他离了婚。同村的农民灰灰,勤恳耕作,可媳妇桂兰却想出去做生意,两人也产生了矛盾。最终,在一种巧妙的际遇中,禾禾与桂兰走到了一起,而灰灰也和麦绒相处了。
表面看,这是一个“换妻”故事,但间接反映了改革思潮对山村的影响。
小说发表后,被西影厂编剧竹子和导演颜学恕看中,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两人跑到商洛镇安县体验生活,一呆就是三个月,在山里改编完剧本。
为追求真实生活感,这部片采用同期录音,当时电影普遍采用配音,听起来清晰,但很假。同期录音麻烦,为避免发电机声音干扰,采用笨方法,从山底拉了3公里的电线到山上。
1985年9月,影片拍摄完成,因为《鸡窝洼人家》读起来拗口,改成《野山》。
在北京举办放映会时,得到专家的好评。大家拿它和之前的农村片《人生》《黄土地》比较,认为《野山》更真实。还有专家觉得故事不能叫“换妻”,应该是“换丈夫”,写的是女性的觉醒。
在1986年的金鸡奖评选中,《野山》被评为最佳影片奖,同时还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录音、最佳服装,共6项大奖,史无前例。
但当奖项报上去后,有领导认为《野山》给人的印象是,改革的结果是“换老婆”,立意不够好,可以公开放映,但不应该得大奖,让评委会再考虑考虑。
评委们开了好几个会,但绝大多数人认为应保持原样。好在当时的领导比较开明,没有继续追究,最后还是按照原计划颁了奖。
如今回头看《野山》,能领略到1980年代秦岭山区的生活形态、民俗、风景,故事充满人情味,经得起时光的考验。
除了贾平凹的文学,商洛的戏曲文化也很发达,包括商洛花鼓、商州秦腔、商州曲子、洛南静板书等形式。商洛花鼓、洛南静板书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商洛剧团”就远近闻名,曾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1981年,商洛剧团的编剧陈正庆、田井制,到丹凤县蹲点,了解到一件事:一位贫困户妇女去粮站为生病的丈夫买米,因为没有批条不能买,她直接闯到县领导家里要批条,最后得到了帮助。
以此为素材,他们创作了以县长为中心人物的剧本《六斤县长》,在1983年中国剧协举办的“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中,获得戏曲类第一名。
这个剧本,也被西影厂看中,改编成同名电影,导演为郭阳庭。影片是轻喜剧风格,上映后很受欢迎,为制片厂获得利润超50万元。
如今大名鼎鼎的黄建新,当时还是西影厂文学部的编辑,被摄制组借去当场记。他工作认真,郭阳庭觉得他有才华,最后在成片的字幕上,把他放在第二副导演位置。
后来,黄建新被厂里派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走上了导演之路。毕业后,他拍了部《黑炮事件》,和《野山》一起,入围1986年的金鸡奖评选,最后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而在《六斤县长》中扮演主角县长的,是西安话剧院演员曹景阳。他的儿子曹盾,后来也进入影视圈,是非常有才华的编剧、摄影师和导演,代表作《长安十二时辰》。
所以说,商洛在中国电影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商洛市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在陕西各地级市中排名第五,但人口比较少,常住人口约204万人,排名第九,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
因为很多地方是山区,不适合居住。近年来,人口外流现象也严重,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相比2010年,商洛人口减少了30多万,减少12.83%。
原因显然是经济不发达,GDP数据长期排名倒数,总量还未达到千亿元。
所以,就业机会也少,年轻人要么去西安,要么南下武汉,东出郑州,都比留在家里香。
不过,新世纪后,商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交通条件的改善。
公路方面:2007年,“包茂高速”西安至柞水段建成通车,商洛市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2012年,“沪陕高速”全线贯通,经过商洛,是国家高速公路网18条东西横线之一。
铁路方面:2000年,西康铁路(西安-安康)柞水、镇安段通车运营,商洛地区终于有了首条铁路,但此时商州市区还未通铁路。
2004年,宁西铁路(南京-西安)全线通车,经过商南县、丹凤县、商州区,商州人可以直接坐火车去西安了。至此,商洛市有5个县区通了火车。
目前,西十高铁(陕西西安-湖北十堰)正在建设,经过商州区和山阳县,预计2024年通车。这是商洛市第一条高铁,也将结束山阳县不通铁路的历史。
届时将只剩下洛南县不通火车了。主要原因是洛南的地理位置太尴尬,即偏离于东西轴线,又偏离于南北轴线,铁路没法为它拐个弯。
洛南当年是三线建设项目的集中地,却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洛南终于脱掉贫困县得帽子。
大山区想改变贫困的样貌,确实很难,再加上商洛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生态保护任务重,不适宜发展资源型的重工业。
当然,商洛也不是一点工业都没有,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陕西环亚源环保集团旗下的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柞水县的陕西盘龙药业,都是商洛的龙头企业。
洛南环亚源公司,正是位于三线建设的重镇卫东镇,如今已形成一个工业园。环亚源还在原卫东百货商店基础上修建了一座“三线博物馆”,保存了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
新能源汽车龙头品牌比亚迪,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站及锂离子电池等的研发生产。
今年,商洛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已经开工建设,未来力争商洛比亚迪产值上百亿。
但商洛的发展方向,和它的邻居安康一样,主要还是绿色经济,包括旅游业、药材种植、康养等。
商洛市旅游资源丰富,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主,包括1个5A级旅游景区,16个4A级旅游景区。
5A级景区为商南县的“金丝大峡谷”,有“中国最窄、世界罕见”的嶂谷类大峡谷——指谷坡陡直,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身临其境,能感受大自然的威严。
位于柞水县的“秦岭洞天福地景区”,汇集了“北国奇观、西北一绝”的柞水溶洞、西北地区最长的双向悬空玻璃天桥、西北地区落差最大的高空滑索、全长980米的时空隧道……
而丹凤县的棣花古镇,依托田园风光和文化底蕴,已建成生态养生小镇和康养旅游度假胜地。 镇上还有创始于1911年的陕西丹凤葡萄酒厂。
商洛有适宜的气候、舒适的温度、优质的空气,如果能建成“西安后花园”,成为西安人出游、休闲、康养、甚至是置业的选择,也能带动极大市场。
拥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再加上深厚的商於古道历史,商洛市手上其实有很好的文旅牌可打,关键是如何将景点提升为品牌IP,营销出去,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目前,商洛市正在建设“秦岭·商洛博物馆”,是商洛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预计2023年底竣工。
博物馆形状为一片玉牙璋,蜿蜒于秦岭山水之中,充满诗情画意。门前是壮观的商鞅广场,并建有“徙木立信石柱”“战国商鞅方升”,昭示着商洛的历史。
建成后,将成为商洛市的最大文化地标,网红打卡地。
贾平凹有名言:“秦岭最美是商洛。”
这是作家对故乡的感情,但商洛的美,需要被包装好,商洛的故事,需要被讲出去,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淄博抓住了烧烤,香气溢满全国,石家庄抓住了摇滚,宣传有了节奏感,西安抓住了TFBOYS演唱会,旅游经济立刻变现……
商洛该抓什么,等待商洛人来思考。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短视频搬运剪辑,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