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南京召开“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南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工作和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发布会现场

推进力度加大、优质企业壮大,南京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向好

在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南京位居第三,已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2022年,南京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再上一个千亿元新台阶;2022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7408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同时入选首批2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会上,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郭玉宁介绍,南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推进力度持续加大:市政府出台《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大产业强市建设推进力度,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建立产业强市工作组织体系的实施方案》,成立17个由市级部门牵头的产业工作专班,建立先进制造业“七个一”工作机制;市产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年度目标和攻坚方向。

此外,南京优质企业在不断壮大。会上,郭玉宁表示,南京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47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连续3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基本实现了3年倍增。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南京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下一步,南京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郭玉宁具体从六方面介绍了进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纳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积极争创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二是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深入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建设,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是加快壮大优质企业雁阵,全力促进小升规、高升规、项目投产升规,全年净增400家规上工业企业。

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270个“双百工程”重点项目,三季度力争实现新开工项目100%开工,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

五是加快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完成12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个。

六是加快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强化“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畅通政企联系渠道。

雨花台区、溧水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下一步怎么做?

雨花台区是南京创建软件名城的核心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会上,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潘勇涛介绍,未来,将在万亿级产业集群格局中打造软件“名区”,提出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两全两新”的发展目标,通过迭代升级强链,通过系统挖潜补链,通过软硬结合延链。

近年来,溧水始终坚持制造立区,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跑出溧水“加速度”,两次入选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督查激励成效明显地区。南京市溧水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溧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佳介绍,为了贯彻落实产业强市行动计划,溧水区结合地方产业实际,形成《溧水区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推进产业强区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工作机制。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储能与氢能产业,突出产业层级提升、创新主体培育、数字增智赋能和园区提档升级四大行动,力争打造“1+3+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智能电网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南京市“2+6+6”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江宁开发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志海介绍,为推动智能电网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开发区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空间规划。规划将军大道以西、宁丹大道以东、佛城西路以南、吉印大道以北约7.7平方公里,作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全力打造“江宁开发区智能电网产业谷”;二是拟订倍增计划:在强链上,精准落实“领军企业聚合行动”。聚焦智能电网产业招大引强,紧盯中国电气工业100强企业,全力争取其在开发区投资布局。在补链上,积极推进“科技尖兵行动”,积极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搭建智库平台。在延链上,在巩固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等领域的基础上,重点向发电侧和应用侧两端发力,积极拓展储能设备、储能系统集成、新能源智能接入、能效管理、能源安全等赛道龙头企业投资项目以及新兴潜力项目。

“开发区将智能电网产业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核心区、能源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策源地、全要素完备的国际生态智电谷,力争到2025年,开发区智能电网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规上企业突破1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突破60家,培育引进国内国际业内顶尖人才不少于40人。”陈志海说。

现代快报+ 记者 王新月 文/摄

(校对 季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