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文塑城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四论当好“走在前做示范”排头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考察苏州时,总书记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苏州指明了前进方向。苏州要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将其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内化为苏州独特的城市精神价值。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苏州是江南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域。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成就了今天的苏州。但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苏州的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力度还要加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苏州有基础、有责任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作出表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有益探索。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文化是根植于苏州的血脉,也是苏州引以为傲的独特资源优势。文化自信的共识,生发以文化城的共为。苏州要坚决扛起“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责任,一方面把古城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科学统筹古城保护、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不断创新古城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坚持“使用是最好的保护”,凝聚保护传承的多元合力,一体保护古镇、古村、古街,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另一方面聚焦“物”的保护、“艺”的传承、“人”的培养,进一步做好昆曲、评弹、苏绣、缂丝等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还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苏州不仅要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苏州全书》编纂等重大文化工程,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气质和风骨的精品力作;还要加快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更多新兴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经济和人文唯有“双向奔赴”,才能融汇成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还要做到以文化人,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为的是成果全民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打造“文明典范”的苏州,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初见雏形。苏州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大力提升苏州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讲好发生在苏州的中国故事,推动更多熔铸古今、融入日常、打动人心的苏州文化元素走向世界,努力将苏州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