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梁山专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梁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指示和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着眼点,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调动各方力量,盘活用好各类资源,立足梁山实际,充分发挥梁山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水浒精神,筑牢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黄河在鲁奔流千里,滩区百姓困苦百年。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实施后,解决了滩区群众安居难、娶亲难、致富难、出行难、上学难,新学校、新社区、新道路处处呈现一片新气象。为了让滩区群众既“挪穷窝”,又“拔穷根”,实现“安居梦”,进一步推进滩区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双提升”,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今年以来,梁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立足点,将黄河文化、水浒文化、龙山文化、运河文化与文明实践资源有机结合,以“三个融合”增强志愿服务动力,聚焦文明实践“五为”服务,不断激发志愿服务活力,打造了“梦圆黄河滩 五为同心圆”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有效提升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能力,编织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新矩阵,以新环境、新体验、新风尚串联起了滩区群众的“幸福梦”。

阵地“三融”聚合力

一是“集”场所。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广泛设立志愿服务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主题广场、宣讲亭、文化长廊,让文明实践无处不在,遍地生根。

二是“聚”功能。通过传统文化+文明实践、党建+文明实践和阅读+文明实践等,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与图书馆、村史馆、科普体验馆、农耕文化体验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进行多维融合,打造了古戏台、泥塑馆、乡村文化体验馆、非遗展馆、黄河文化馆等实践基地,创新性打造学习实践阵地,建设了“所馆合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让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到基层。

三是“汇”区域。展示带涵盖文明实践所5个、文明实践站21个及部分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家庭站等。共有1个省级传统村落、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4A景区贾堌堆农家寨,区域内各类资源协同配合,不断增强群众体验感。

项目“三融”强品牌

一是“讲”好黄河故事。梁山县根据黄河滩区的地域特点,优选出50名精通黄河防治、会绝活的“土专家”、“河秀才”、优秀退役士兵等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建立“黄河民兵”宣讲团,用群众听得懂的朴实语言宣讲国家大事、政策理论、黄河故事,把宣讲课堂搬到滩区群众家门口,开辟滩区群众理论宣讲的前沿阵地。

二是“护”好黄河儿童。汇集全县社会组织资源,通过逐户摸底走访,提供一对一关爱服务,实施“护童成长·爱满黄河滩”关爱困境儿童项目,合力构筑滩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质环境。

三是“画”好同心圆。将“幸福食堂”“结婚礼堂”“雏鹰课堂”“儒学讲堂”“河小青”科普体验、“心驻滩区”等特色项目与“五为”进行充分结合,打造“为老”——暖心圆、“为小”——爱心圆、“为困难群体”——助心圆、“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舒心圆、“为社会公共需要”——安心圆5个主题品牌,不断提升滩区群众幸福感。

矩阵“三融”优服务

一是织密“体系网”。将“滩区群众需要什么”与“我们能服务什么”相结合,吸纳党员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网格员、热心居民等组建志愿队伍,精准有效收集群众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实行点对点帮扶。

二是打好“组合拳”。开设“梁”好美德积分兑换超市3处,将志愿服务与信用积分挂钩,形成“项目+团队+积分”滩区志愿服务新矩阵,不断延伸志愿服务“触角”,激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构建“新常态”。根据时间节点及重点工作,每月一主题开展“雷锋月”“守护青苗”防溺水宣讲月、“孝老爱亲月”“邻里月”等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到文明实践站成为一种“习惯”,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一项“爱好”。

下一步,梁山县将不断完善“梦圆黄河滩 五为同心圆”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在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民服务综合体,发动全县志愿服务资源汇聚到黄河滩区,持续优化“五为同心圆”志愿服务品牌,将志愿服务融入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绘就黄河滩区新时代文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