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0日上午,我市召开“提速增效精准要素保障 惠企便民助推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领导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营商环境是城市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衡量尺码,是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作为承担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保障部门,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资源规划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推动力,关注热点、解决难点、打通堵点,在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改革、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优化、精准施策,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营造惠企便民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致力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度

依托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全力打造“冀时登.秦力办”党建+不动产登记服务品牌。不断深化全市不动产登记业务、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在简化登记环节、优化登记流程、提升登记办理效能上下功夫,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助企便民纾困解难,全市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连续5年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红旗窗口单位”“提质增效先进单位”,并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双先”评选中获得“先进集体”称号。一是助企便民纾困解难。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在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企业专窗,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全程帮办领办服务,实现涉企业务“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人互动、一个环节、一天领证”。二是优化业务流程,压缩登记时间。通过设立预审窗口、精简登记审批环节、不动产登记缴费开通扫码支付等措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由去年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90分钟。三是积极推动“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改革。2022年以来通过采用“提前介入、并行办理、信息共享、现场发证”等服务机制,实现新供地项目“交地即交证”常态化,累计发放证书78本,发证总面积253.64万平方米;按照“交房即交证”模式发放证书316本。四是持续化解“登记难”问题。实行两分离原则,即依法登记与追究违法行为相分离、个人缴费办证与企业补缴税费相分离,采取容缺办理、限时补齐相关材料的方式,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汤河东岸小区、万和郡小区、家盛小区的首次登记和分户登记工作,有效化解了购房群众“有房无证”之苦。截至目前,全市因历史原因导致“登记难”问题均已逐步解决,使群众更有获得感,百姓住得更安心。五是简化存量房转移抵押登记办理手续。在办理二手房交易贷款工作中,实行交易纳税登记“一窗受理”,并通过流程再造,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实现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业务的合并办理。六是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涉企不动产登记、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与民生银行抵押登记业务的“集成办”“同城办”“无纸办”“免证办”。通过制发《秦皇岛市不动产登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操作方案》《秦皇岛市继承(受遗赠)不动产登记工作程序(试行)》《秦皇岛市不动产登记非公证赠与业务办理操作规范》等文件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减轻群众负担。

二、致力提升项目建设保障水平,优化土地要素供给能力建设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对重大基础设施和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超前服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在今年全省三次通报中保持省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100%,位居全省第一。一是在全省率先建立用地保障协调机制。会同市发改委等14个部门和9个县区,建立六项工作规则,紧盯科学选址、组卷报批、用地保障等环节,定期协调会商,集中研究解决跨县区、跨部门重大项目用地难题,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二是实行项目包联工作机制。成立9个县级领导带队的包联工作组,对县区在政策解读、用地报批等方面提供“一对一”优质指导服务,集中精干力量帮助县区解决在经济发展和项目用地方面的困难问题。三是提前主动对接项目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各级资源规划部门主动与重点建设单位充分沟通对接,将近期项目用地红线纳入规划,明确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远期规划廊道,预留项目选址用地空间,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选址选线提供条件。及时将规划、土地利用现状、“三区三线”等数据库与交通、水利、能源等部门数据共享。以便在方案设计阶段更好地落实国家规划用地政策,全力保障高速公路、抽水蓄能、海上风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四是用地报批实现高质高效。研究修订了《秦皇岛市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指导标准》,更好保障被征地群众合法权益。强化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建设用地审核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事不过夜。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做到“应保尽保”。设立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通过专人负责、持续盯办跑办,确保我市项目用地尽快获批。

三、致力提升建设规划审批水平,优化推进工程建设审批改革

全面梳理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工程规划许可办理工作流程,对标对表先进经验,优化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全流程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一是精简规划审批申报材料。按照“应减尽减”原则,将办理建设工程规划审批事项的申报材料由25项压缩至8项,制作了指导建设单位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办事指南。二是压缩审批时限。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等审批事项的办结时间由原20个工作日分别压缩至3个、2个、3个和8个工作日,极大缩短了企业办理项目手续审批时限,助力企业项目手续进度提质增速。三是在全省率先核发 “一书两证”OFD版式电子证照。通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等快捷功能,真正实现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秦皇岛市资源规划工作将继续立足“服务者”角色定位,永葆“前行者”使命担当,进一步在优化不动产登记、强化用地要素保障、深化工程建设审批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