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而河流又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江河不仅灌溉了农田,滋养了生命,也孕育了文明,承载着人类的发展。

每一条河流都有无数个故事,留下了大禹治水,李冰与都江堰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在华夏大地星罗密布的水网中,有一条特殊的水利工程,这是今天要说的淠史杭工程。

▌比肩红旗渠的“人间天河”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吃水和田地灌溉问题,在当时困难艰苦的条件下,河南人民以最原始的工具,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半山腰,凿出了一条绵延1500多公里的河渠,被称为中国人创造的又一世界奇迹。

在同一时期安徽也在修建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超级水利工程,它就是淠史杭工程。

▌淠史杭工程到底是什么工程

安徽省中西部是丘陵地带,这种丘陵地带有个特点,一下雨就会出现洪涝,不下雨就干旱,1950年淮河发生了特大水灾,导致4000 余万亩土地被淹,1300多万人受灾,当时毛主席就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为了应对洪涝灾害,1952年佛子岭水库开建,1954年佛子岭水库也破土动工。

接着1958年-1959年的又发生了特大旱灾,长时间不下雨,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实在是太难了,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啊。

就在这一时期,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相继建设完成,而在这之前梅山水库也已修建完,佛子岭水库已经蓄水了。

佛子岭水库连拱坝

按说上游有四座水库,不下雨的话水库放水灌溉也不至于颗粒无收吧,实际上当时只有佛子岭水库蓄水了,最大的问题是就算有水也放不下来啊。

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干渠和支渠,也就是输配水渠道,而水库发电的流出的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从更低的河道流走。

怎么办?1958年8月淠史杭工程正式开始了,可以把这个工程主要目的理解为挖河,但远远不止于挖河,修水库,架桥,发电,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前面提到的四大水库,也都是淠史杭工程规划里的,还有后面修建的龙河口水库,虽然当时特别艰难,但必须得干。

整个工程位于安徽省中西部、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横跨皖豫两省、江淮两大流域,是淮河流域的淠河,史河和长江流域的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所以被称为淠史杭工程。

淠史杭工程示意图 来源直播六安

它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并且兼有城乡供水、生态补水、水力发电、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

在遇到旱情时,灌区水库可以开闸放水,并依靠纵横交错的水网浇灌所有农田,实现大旱之年大丰收,同时,还能保证城镇和农村人口的用水安全。

而在面对洪涝灾害,大小水库提前腾出库容,以及依靠水库的联合调度,能够抵御超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保护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淠史杭也被誉为比肩红旗渠的超级水利工程,被称为“人间天河”,是皖西人民所创造的新中国水利奇迹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国内最大灌区,世界七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工程有多难

如今,淠史杭灌区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粮仓,景色秀丽,但当年修建的难度可以说是难以想象。

要是说现在修建一个工程,挖一条河,机械化设备开上去,咔咔咔就搞定了,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快啊。

那个时候有啥呢,可以说是啥都没有,技术也短缺,当时专业的水利技术人员加上测量员,人数不过三四十人,而且没有什么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挖掘工具,面对复杂的地质和艰巨的施工设计任务,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开工兴建

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说就是人民用血肉铸就成了淠史杭。

当时的物资和工具短缺到什么程度呢,只有锄头,铁锹,木制小推车,挖,挑,推,就这样一条条河硬是被干出来了

没技术,一边干一边学,没水泥自己造,用石臼舂,用碾子碾,石料破碎以后,用筛子筛,手工搅拌......

将军岭切岭工地

经常能听到当地老一辈的人说“扒河”,的故事,说的就是淠史杭工程,全是靠人民群众用锹挖,用锄头“扒”出来的,可以说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横排头渠首施工

即便是条件艰苦,但建设的技术标准却并不低,建成后的淠史杭实现了自流灌溉率80%以上,不仅居于全国首位,而且名列世界前茅。

整个工程要实现80%以上自流灌溉,也就是不用水车,不用抽水机,打开渠道闸门,即可得到自行灌溉,这就需要渠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其施工任务艰巨,劳动强度之大的确世所罕见。

▌淠史杭工程规模有多大

整个工程难于登天,其规模更是难以想象,下面来看一些数据。

修建时间:淠史杭工程1958年8月19日开工,直到1972年9月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耗时14年。

参与人数:据统计,整个罐区工程参与人数高达百万,日常上工50万人,日最高上工人数高达80万人,累计工日更是高达4亿。

夯土

土石方数量:完成土方量6亿立方米,看着挺多,啥概念呢,如果用20吨的土方车装,一车大约能装14立方,算下来就得42857142辆车,这个脑补都补不上来,关键那个时候哪有车,全是靠挑,抬,木头推车完成的。

干渠支渠建筑物:挖出大型干渠32条,总长1420公里;支渠317条,总长3310公里。如果算上斗渠,农渠多达一万多条,总长2.5万公里,还有中大型渠系建筑物,涵闸,渡槽,倒虹吸,桥梁等等1000多座。小型的更是高达6万多座,以及21万多个塘堰。

切岭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切岭深度达10米以上的工程有98处,切岭的意思就是把山头给切开,由于都是丘陵地带,高低起伏,想要扒出一条河,高处山头必须要切出一条口子,让河道穿过去。

切岭开河

可能你还有疑问,为什么不能绕行或者走低处挖河呢,当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走低处难度小很多,也不存在切岭了,但问题是河流走低处,处在高处的农田根本就灌溉不到,那么以后只能靠抽水灌溉了,这样河不是白挖了吗?

淠史杭工程建设指挥部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做了出了这个惊人决定:走高线!虽然工程量大到难以想象,还是这么干了。

这里不得不提平岗切岭,平岗是一个地名,但它真不平,这个地方刚好挡在史河灌区总干渠中间。

挡住?那就把它切开,在老一辈人眼中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

平岗切岭

平岗切岭最高峰时用工高达5万人,日夜两班不停的干,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切出了3000米长60米宽的河道,最大切深达到了25.6米,这个有9层楼的高度了,开挖土方有342万立方米,最终疏通了史河总干渠。

平岗切岭

在淠史杭工程中,切岭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该工程建设的难点之一。

人民群众还用智慧开展技术革新,创造了专攻切岭工程的“洞室爆破法”,专攻“麻僵土”的劈土法。

决战麻僵土

还有用于垂直运输的工具“倒拉器”,还有渠道量方,运土器,轨道运土等各种方法, 用聪明才智克服了工程建设中的千难万险。

倒拉器

因其在建设中的技术创新和高标准,该工程也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

建设淠史杭水利工程,从掀起的第一锹土至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在这14年艰苦岁月里,百万建设大军以铁锹,锄头,独轮车等原始劳动工具,挖掘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累计出工日4个亿,靠着原始的肩背手抬建造出了这一世界水利奇迹。

▌淠史杭工程所取得成果

自淠史杭灌区工程运行后,大大改善了皖西,皖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激发出巨大节水功效,灌溉水利用率明显提高,还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充分发挥了灌区综合效益。

如今,淠史杭灌区已成为以农业灌溉为主,逐步向城镇供水,生态用水等多元特大型综合水利工程,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年产粮食140亿斤,惠及区域人口1400多万人,喝上了大别山天然矿泉水。

就这么理解吧,淠史杭工程修好后,暴雨不怕洪涝,干旱不怕没水,旱涝保收,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补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用水都有很好的作用,如果你去过那边,应该看到了当地的河流特别清澈。

淠史杭工程宏伟的灌溉体系,变水害为水利,把昔日贫瘠之地变成今天的千里沃野“江淮大粮仓”,在灌区形成了覆盖1.4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庞大水生态系统,塑造了山高水长,林茂草丰的优美生态,使昔日十年九旱的江淮丘陵地区成为宜居的绿色生态福地。

▌淠史杭精神代代传

从最早的刘伯承元帅为淠史杭工程题写的“科学态度 革命精神”,再到原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高冀生总结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依靠群众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协作精神;牺牲自我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

淠史杭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体现了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和科学求实的淠史杭精神。#淠史杭真的牛#

图片来源:淠史杭管理局规划处

参考资料

安徽日报:彪炳史册的淠史杭精神

安徽水利厅:重访淠史杭:奋斗是幸福源泉

六安新闻联播:人间天河淠史杭(上、下)

安徽新闻网:淠史杭灌区:“斗”出来的“人间天河”

安徽省水利厅:水文化淠史杭:切岭筑渠 引水上岗

人民日报: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大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