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记者在位于姑苏区曹胡徐巷76号的宋宅看到,大院内的花坛改造一新。原先的泥路铺上了干净统一的地砖,花坛中间还铺设了小石子路,方便居民行走、养护花草。在花坛中还种上了较为容易培育的麦冬草,并配上了造景假石。

曹胡徐巷76号的宋宅始建于清代,现存坐北朝南两路两进,是民国年间律师宋肇琪的宅园,目前其后人仍住在里面。据居民马袁康介绍,原先,整个大院中的花草都是由他父亲马辛初亲自打理,花朵盛开时大院五彩斑斓、满园芬芳,现如今马辛初已是94岁高龄,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打理,院中的花草逐渐萧瑟,久而久之堆积了不少垃圾。在姑苏区平江街道大儒巷社区党委组织的板凳议事会上,不少居民提出,希望针对庭院中的花坛进行布置与美化,让庭院的花坛重新焕发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居民的“急难愁盼”,大儒巷社区党委书记王瑛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力量以及居民自治的活力,组织居民大院的5户居民、网格员和“海棠先锋”志愿者成立“屋里巷”志愿者队,共同参与大院的环境美化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坛改造是宋宅环境改造提升的一环。据王瑛介绍,在花坛改造前期,“屋里巷”志愿者队已经对入户两边花坛、墙面进行了整治,接下来,还将对院内的晾衣架进行改造提升,并且还将充分挖掘宋宅的历史人文内涵,将宋宅的历史故事以及宋氏的家风家训、文化故事在入户长廊中集中展示,让其成为市民、游客走进“平江九巷”,深度了解姑苏古城的一个窗口与媒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23年姑苏区协商民主示范项目,曹胡徐巷76号大院在改造过程中将板凳议事会持续提档升级,并融入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机关委员会、姑苏区住房保障和物业管理中心党支部等共建单位的力量,共同探讨解决居民大院、街巷里弄的环境提升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姑苏区政协委员夏敦申长期关注民生实事的改造推进。在他看来,一张小方桌、几条简易板凳,小到一个晾衣竿、大到一整面墙绘都敞开讨论的板凳议事会方式,不仅为老旧院弄的改造提升倾注了源源不断的民智民意,也通过营造居民参与式空间,有效培养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形成居民自治自管、党建共建共治共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