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在公元641年记录了这样一件事:7月,唐太宗派使臣陈大德前往高句丽,看看高句丽发生了什么事。一个月后,陈大德回来了。

他对唐太宗说:“我刚进高句丽的时候,想看看他们的风俗习惯。到了城里,我找了一个导游给我带路。导游带我到处转转,告诉我,这里随处可见国人的身影,他们经常自言自语,说自己的家乡在中国的某个地方,隋朝末年,他们参军对抗高句丽,但是他们输了,他们被因为俘虏,我永远无法回家。”

后来这些人知道陈大德来了,就来找他。陈大德一一致意。很快,他就要回到唐朝了。他回来的那天,很多当时被俘虏的隋军士兵都来送行,看着哭着,整个乡村都充满了哭声。陈大德想,当他们看着遥远的家乡却回不去的时候,一定非常难过。唐太宗闻言,沉默了良久。他知道,隋炀帝时代,他曾三次出兵攻打高句丽,但第三次都失败了。

照这个情况来说,那些隋人,不,他们现在都是唐朝的子民了,他们在高句丽的生活太艰苦了。就这样,太宗皇帝想要把他们带回来。

当然,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唐太宗还有其他的考虑,那就是收复地盘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辽东是燕国从东胡人手中掠夺的领土;而朝鲜半岛北部则被汉武帝取得,出兵灭掉朝鲜王国。所以这两个地方其实都是汉人的领土。谁知道在中国芜湖之乱期间,高句丽趁着中原内战,趁火打劫,占领了他们。现在唐朝统一了天下,就应该把他们收回去。

所以,唐太宗提出给高句丽写信的时候,在里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辽东本来就是中国的祖国。隋朝时期,屡遭攻击,但未能收复。现在我要靠自己去征服,为我受苦。他的人民报了仇。

公元644年,唐太宗任命张良、李积为将军。他们共率领大军十万讨伐高句丽。走了一年,他们终于到达了边境。四月,李积军到达玄菟,又攻克盖木城,缴获大量粮食,有两万余人;而张良则率兵攻打北沙城,大败高句丽军,部众八千余人。

李积率军在辽东城迎战太宗,两军联手攻克辽东城。阵亡五万余人,杀敌万余人。六月,唐军再次攻占白岩城。终于,唐军开始进攻安市城。由于守城的高句丽军队奋力抵抗,未能将其击败。正值深秋,天气十分寒冷,粮食所剩无几,太宗便下令回去。

这场战争,唐太宗其实很不满意,因为他没有彻底灭掉高句丽。但从结果分析来看,已经很不错了。唐朝攻陷了高句丽十几座城池,歼灭了他们十五万大军,最重要的是收复了辽东,收复了那些汉人。在这场关键之战中,唐朝收回了对辽东的主权。而因为这场战争,高句丽元气大伤,国力开始衰弱,不再具备侵略邻国的能力。

那天,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时,认为唐太宗时期高句丽比较强大。如果不消灭的话,有一天它也会像匈奴一样,成为中原边境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侵略者。唐太宗应该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率先采取了行动。

唐太宗未能亲眼目睹高句丽的灭亡,但他的儿子却坚持了自己的遗愿,最终在唐高宗时期灭掉了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