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壶友都喜欢用开水来浇淋紫砂壶,然后观察壶身。如果壶身干的快,就会判断这款泥料的透气性比较好;如果壶身干的比较慢,就认为这款泥料的透气性比较差。有很多人对这种观点是深信不疑的,那今天就跟大家来聊一聊这个方法是不是靠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紫砂泥料的结构是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它是由紫砂泥料中的各种矿物结合面形成的气孔和黏土微小泥团内部的气孔形成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紫砂泥料具有优良的透气性能。也就是说紫砂泥料的透气性来源于泥料微观层面的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我们用肉眼能够观察到的。而紫砂泥料具备的这种双气孔结构,主要是和泥料的中石英成分有很大的关系,而石英又是泥料结构中“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通俗一点来理解,就是泥料的砂性越强,那透气性也会越好;泥料的砂性越弱,透气性也越弱。这也是紫泥,段泥的透气性要优于朱泥的一个原因,是由泥性的特性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紫砂泥料除了透气性之外,还会存在一定的吸水性。吸水性是指某种材料通过水的浸泡或冲淋以后,能够保持水分的一个性能,而吸水性能的大小通常会用吸水率表示。而我们日常中常见的木材,砖瓦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水性,紫砂泥料也不例外。我们用开水浇淋紫砂壶,其中大部分的水是顺着壶身滑落掉的,还有少量的水则是挥发和被紫砂壶吸收掉的。可能有一部分的壶友会想当然的认为,紫砂壶的泥料结构有很多气孔,那大部分的水应该都被壶体吸收进去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道理也很简单,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的话,那紫砂壶岂不是越淋越重。事实上紫砂壶的吸水率一般只有1%到3%,只能吸收很少量的一部分水,并不会出现越淋越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紫砂壶的吸水率主要和泥料的烧结程度有关,泥料的烧结程度越高,结晶度越高,那吸水率就越低。如果泥料烧制时候的温度偏低,泥料没有烧结到位,泥料结构过于酥松,那吸水率就越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泡养以后吐黑现象的发生,在紫砂壶的局部形成暗黑色的斑块,比较影响美观。这正是因为泥料没有烧结到位,在泥料结构中产生较多的间隙,叶中的铁离子慢慢聚集在这些间隙中,经过长时间的氧化以后形成的。所以紫砂泥料的吸水率并不是越高越好。

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紫砂泥料透气性的优劣,跟泥料的特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取决于泥料微观层面的结构,并不是我们用肉眼能够衡量的。同时,不要把透气性和吸水性这两者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