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为何打败玄武门?1300年后,敦煌墓碑还原了真相。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出现后,李世民眼疾手快,一箭“嗖”的射中李建成,李建成倒地。
李元吉看到弟弟中箭,立即策马逃跑,却被尉迟敬德当众射杀,随后自己也崩溃了。
这一决定世界走向的事件,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是李世民不得已而为之的反击,而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当作淫荡不道德的形象而流传。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宣武门事变1300年后,敦煌出土了唐代开国大将墓碑。
在这块石碑上,详细记录了当年事件的真相,让人们重新认识李建成的形象。
那么,真正的李建成是什么样的呢?而作为现任太子,他在初唐玄武门事变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玄武门之变)
这一切的答案,要从李家在乱世中的崛起说起。
1。儒家的才华与伟岸
隋朝十三年(公元617年),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失去了民心,全国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隋朝就像一座即将倒塌的大厦一样摇摇欲坠。
当旧王朝即将覆灭之际,也正是新王朝崛起之际,各路英雄纷纷趁机起兵,扩张势力,向皇位发起冲锋。
其中,就包括唐国公李渊。当时,李渊任山西河东慰安使,留守太原。也就是说,他本来就是隋炀帝的臣子。
不过,李渊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他知道隋朝政权腐败已久,百姓怨声载道。继续效忠这样的王朝显然是没有前途的。
于是,他决定采纳谋士的建议,在晋阳起兵反抗隋朝。晋阳起兵的时候,李渊已经聚集了一批能干的大臣和武士。
不仅如此,李渊还有四个有权有势的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特鲁姆普,四子李元吉,三子李玄霸早逝。
(李源)
李建成作为李长子,自然寄予厚望,所以早在晋阳起兵之前,李渊就开始训练他了。
当时李建成一家住在河东。为了招揽未来的霸业人才,李渊命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夺河东俊男”。
从“潜”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渊其实是有预谋的起兵夺权的。
之所以派李建成来负责这件事,一方面是想考验一下儿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儿子能够体验一下,联系一下。
李建成从小就是作为长子养大的,所以他并不是个白痴。他不仅孜孜不倦地工作,而且还“谦虚”,很好地完成了父亲布置的任务。
李渊对这个谦逊有礼、深受好评的大儿子非常满意。
在那个封建时代,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关系,李渊自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李媛影视角色)
于是晋阳起兵后,以他的三个儿子为核心建立了“三军”。
任命长子李建成为左军都督陇西公,负责指挥左军三军,任命次子特鲁姆普为敦煌公,为左军都督。右军,负责指挥右军三军。
左右各安排了两个年纪更大、能力更强的儿子,他们会亲自带兵冲锋陷阵,李渊自然很放心。
至于四子李元吉,年纪轻轻,就被李渊任命为镇北将军、太原刺史,负责镇守晋阳宫大本营。
当时的李渊,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都具有诸多优势,所以在短短五个月的进攻时间里,他的起义军就一路进入了长安城。
历史上,对于这些“伟大的战功”,文笔墨迹都倾向于李世民,但事实上,李建成也功不可没。
(李建成电影角色)
不仅如此,李建成也不是影视剧中描绘的庸才无能、奢靡好色的人。相反,他颇有才华,慷慨大方,纯朴善良,是李渊最重要的儿子。
据说李渊在太原远近安抚他,但西河守将不肯与李渊会合,于是堵住了李渊西进长安的路。
为了尽快排除障碍,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军攻打西河。
李建成作为军队的领袖,在视察军队时发现,大部分招募的叛军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如果带这样的新兵上战场,可能很难取胜,所以他制定了军法,肃清三军。
行军路上,李建成虽然是李渊的长子,却完全没有女婿的架子。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由于这次出征时间紧张,口粮有限,李建成担心士兵们会因为吃不饱而去采摘沿路农民的瓜果蔬菜。
(李建成电影角色)
李建成率领大军走过大地,人们看到这支队伍如此纪律严明,都认可了。
经过几天的跋涉,李建成率军来到了西河城,但他不想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所以下马告知来意。
李建成的游说无果,只得率军出击,很快活捉了高德如,并当众斩首。
除高德如外,其他人概不追究。就这样,李建成只用了9天的时间就平定了西河,赢得了民心。
当好消息传来时,李渊大喜,夸赞儿子说:“用这个方法行军,纵然横行天下,也可以。”
除了这次平定西河之外,李建成还在唐朝建立的诸多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或许和弟弟李世民相比,他有些逊色,但他绝不是一个普通人,否则李渊也不会委以重任。
(李世民电影角色)
李建成的优点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从此,唐朝的新纪元开始了,那些辅佐他成功的英雄们也一一得到了封赏。
这些大臣很容易安排,但李渊最关心的是如何确定三个儿子的身份。
按照祖制法制,李建成是李氏的长子。
次子特鲁姆普骁勇善战,才华不亚于他的哥哥李建成,但他毕竟是次子,所以被封为秦王。
四子李元吉,虽然不如两个哥哥那么出众,但也是有功之人,所以被封为齐王。
此时,虽然李渊已成大宝已是事实,但还有一些战争需要平息。
考虑到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了,李渊将他留在宫中学习如何处理国家事务,以便他将来能够继承皇位。
(李建成电影角色)
至于二儿子李世民,李渊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将他派往军队平息战争。李世民还控制了唐朝的军事力量。
从这个安排来看,李渊显然更加看重自己的长子李建成,而且唐朝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建成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他拥有最强大的王牌,那就是他的长子身份。在祖传法制高于一切的封建时代,这种身份代表着正统。
因此,作为唐高祖的长子,被封为太子,也是天经地义的。毫无悬念,众大臣自然都愿意拥护他。
其次,在李渊早期的刻意培养下,他已经结交了很多能臣圣贤。他的助手也是一些重要的朝臣,包括李元吉、魏征、薛万彻等。
三次,他都有一群“女人”为他撑腰,而这些女人中,除了后宫的嫔妃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妻子郑观音。
(郑观音影视角色)
妻子的郑家属于当时的豪门。李渊在安排他们的婚事时,故意拉拢郑观音一家。
所以,郑家自然更倾向于协助李建成建功立业。
四年来,李建成得到了他父亲李渊的支持。在“创业”初期,李渊就已经通过了重重考验,看到了长子的能力,所以即位后就立长子为太子。
虽然李渊后期的态度有些摇摆不定,甚至还扬言要废太子,但他终究没有那么做。
再说了,李建成是太子,说不定有一天李渊死了,李建成就是未来的皇帝了。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错,皇位应该是稳稳的。
所以,当时的李建成有很多优点,但遗憾的是,他因为弟弟特鲁姆普太优秀、太耀眼,没能坐稳太子之位。
(李世民电影角色)
李世民在国外征战多年,不仅在军中建立了绝对威望,还因为几次漂亮的胜利赢得了民众的认可。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暗中网罗能臣智者,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权力集团,其实力足以与李建成、诸侯的权力集团相抗衡。
早期,由于两个权力集团都是私下运作,表面上看,两兄弟的关系还算融洽。
然而,在皇帝的家里,这种和谐不过是看似平静的海面。海底已经波涛汹涌,各种矛盾一触即发。
3。宣武门事变的前因后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的政治权力集团逐渐向明面活跃,这让李建成这个太子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他隐隐感觉到,这个优秀的弟弟并不甘心比别人差。
但是,李建成生性诚实善良。他想着兄弟情谊,不愿意杀害兄弟。因此,他前期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反击李世民的“扩张”。
(李建成电影角色)
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他也陆续除掉了一些李世民的心腹,甚至还故意将这些人纳入麾下。
他也深知,李世民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军队的掌控,所以他要求父亲积极参战,以便在军队中树立威信,获得民众的认可。
不过,他毕竟是王子,以后还要继承总统职位,不能天天在军队里打仗,所以后来他向李渊建议,应该分李世民的一部分军权到了李元吉手中。
不仅如此,他还建议李渊将一些李世民非常依赖的大臣,比如房玄龄等人赶出长安。
对于李建成来说,这些举动无非是自卫,却让李世民惊慌失措。
看到秦王府的势力一点点被削弱,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们担心太子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事实上,李建成确实已经做好了杀人的准备。
因此,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极力游说李世民:“殿下今天若不采取行动,太子将来一定会不顾兄弟之情杀了我!”。
(李世民电影角色)
或许李世民心里有这个打算,所以他顺势而为,采纳了这个建议,决定与李建成决裂。
武德九年(626年)6月3日,李世民部署暗杀计划后,向李建成和李元吉通报了他们的“通奸后宫”。
李渊接到密报后大怒,决定第二天打电话给太子、秦王、齐王询问此事。
李渊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李建成为了前期拉拢后宫势力,结交了李渊的几个宠妃。
这些宠妃曾多次在李渊面前为李建成说好话,所以李渊听闻秘密后也对“淫乱”产生了怀疑。
于是李源对李世民说:“这件事你还是尽快汇报吧,明天你们兄弟三人一起来,我当面问问这件事!”
同年6月4日,李渊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处理此事,他的三个儿子也被召见。
李建成接到圣旨后立即骑马从东宫出发,准备与李元吉一起面对圣书。
(李建成电影角色)
两人一路狂奔,进入了玄武门,到了临湖殿时,李建成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立即转身准备返回东宫。
这时候李世民大喊了。李建成闻声,看到周围已经埋伏了不少猛将。李元吉急忙拉弓射箭,但没有射中。
李世民已经蓄势待发,他一箭瞄准李建成,李建成倒地。
李元吉寡不敌众,想要逃跑,却被尉迟敬德率领的士兵射杀,摔下马。李元吉受伤后起身继续逃亡。
与此同时,李世民的马因为受到惊吓而狂奔,李世民被树枝吊倒在地。
李元吉很快赶到,抓起弓箭准备掐死李世民,却被尉迟敬德大喊一声,再次把他吓跑了。
尉迟敬德骑着马一路追赶李元吉,最后将李元吉射倒在地。
(尉迟敬德)
确认太子和齐王双双被杀后,尉迟敬德抬起他们的头颅,让东宫的士兵看了看。
至此,唐朝第一太子李建成的生命就结束了。
4。李建成为何战败
可能有人不明白,李建成是朝廷的太子,麾下有很多能干的大臣和将领,
为什么这么容易就失败了?
李建成的失败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的权力集团整体实力不如李世民。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虽然拥护他的大臣很多,但这些人大多是因为他的太子身份而依附他的。
相比之下,李世民身边的猛将,与李世民在战场上并肩作战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生死攸关的,这种关系自然更加牢固。
(李世民电影角色)
其次,他的笼络民心的手段不如李世民。前面说过,李建成不是一般人,他自然知道,想要顺利继承皇位,自然需要一些支持者。
于是他就主动起来,希望拉拢李世民身边一些有能力的人到自己一边。
据说他曾许诺重金和高官收买尉迟敬德、段志轩等人,但他却无法通过偷鸡发财。呵呵?
原来,李建成向尉迟敬德等人抛出橄榄枝后,尉迟敬德等人并没有接受太子的好意。
贿赂失败,李元吉派勇士刺杀尉迟敬德,但尉迟敬德勇夺三军。这些人哪里是尉迟敬德的对手,自然就刺杀不了尉迟敬德。
这件事不仅拉近了尉迟敬德等人与李世民的距离,也让李建成颜面尽失。
此外,他还有一个优柔寡断的父亲,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李源)
按理说,李建成的太子是李渊亲自任命的,所以李渊应该坚定不移地支持和信任太子。
不过,李缘的耳朵很软。每当听到对李建成不利的事情,他就动不动就惩罚他,甚至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不仅如此,他还不时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出“暧昧”的态度,流露出对王子的失望,暗示李世民更有能力,这让李世民陷入无限遐想。
在两兄弟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李渊仍然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而是希望通过“调和矛盾”来解决即将到来的皇位之争,最终酿成大祸。
除了李渊的态度之外,李建成的失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玄武门卫的叛变。
这些侍卫大多都是他的“红颜知己”:玄武门侍卫常和、玄武门主将景军鸿、卢世恒等。
(玄武门)
侍卫叛乱的真相之所以能够被后人了解,是因为常和墓碑是在玄武门事变1300年后出土的。
这个叫常和的侍卫对于宣武门事变的成败至关重要。
此人早年出生于瓦岗,起初侍奉李密,后来劝李密投降唐朝,受到李渊的重用。
此后,常和被王世充俘虏,并为王世充效力了一段时间。当他准备煽动王世充谋反时,被发现了,他逃回了唐朝,因为他的“忠诚”再次受到了李渊的重用。
李建成见常和受到重用,就有意将他招入家族之下,常和假装讨好,成为了李建成的幕僚。
李建成一直以为昌和是他的人,殊不知昌和后来被李世民收买了。
玄武门兵变前,常和等人充当守卫,为携带军队和武器进入的李世民开门,但事发后,却将李建成的人挡在门外。
(玄武门之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李世民一方出击猛烈,李建成一方却毫无还手之力。
宣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成为新太子,两个月后即位。
成为皇帝后,李世民并没有立即升任高官,因为煽动宫门口的侍卫毕竟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李世民当然不会留下任何借口。
不仅如此,为了掩盖这段历史,李世民还命人刻意淡化张和的人生故事。直到常和墓碑出土,这段历史才浮出水面。
李世民虽然没有给张任何高官,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贡献”。
在金钱方面,李世民也非常慷慨,经常赏赐金银,昌河也因此富裕了半辈子。
1300年后,出土的昌和墓碑揭开了当年“玄武门之变”的真相,让后人辩证地看待李建成和李世民作为人。安排一下!
(长和墓碑)
结论:
古人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李建成在宣武门的惨败,看似偶然,实则是他与李世民斗争的必然结果。
李建成作为唐朝的太子,对唐朝的建立是有贡献的。即使他是一个失败者,也不应该被隐藏和诽谤!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值得提倡,但历史剧不等于历史,了解历史需要广泛阅读和辩证思考。
参考资料:
1。关于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王燕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建成在唐初军事政治格局中地位的演变,曹寅霜,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常和墓碑校勘补遗、刘乐贤、敦煌学
《常何墓碑》后记,黄惠贤
李渊、李世民与“宣武门事件”、宋佳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