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星期五调查 | 清凉度夏,苏州亮何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户外劳动者在肯德基“清凉驿站”内休憩。 通讯员 秦伟根摄

立秋已至,暑意未消,“去何处避暑”依旧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近日,由苏州日报社和苏州市文明办主办,姑苏晚报、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承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清凉苏州”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十年如约再出发。倡议一经发出,继首批133家肯德基“清凉驿站”上线后,越来越多的商家、连锁餐饮企业积极响应,主动为坚守一线的户外劳动者们共建一片绿荫、送去一片清凉。

苏州多措并举开“凉方”、施“凉策”,本报记者带领大家一键解锁苏州精彩夏日的“清凉模式”。

户外站点“工”享清凉

贴心服务“不打烊”

喝口水、歇歇脚,小小的愿望关乎户外劳动者的幸福体验。午后温度持续飙升,外卖员小张满身大汗地来到位于常熟市里颜港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他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站点西侧便民充电桩上充电,转身推开大门,在熟练地打开冰箱取出一瓶矿泉水后,把手机插在便民充电器上充电,并拉开一把椅子坐下。长时间的烈日下奔波让他略显疲惫但又显露出放松下来的惬意。他说:“我经常要在附近来回取送餐,这里不仅提供免费饮用水,而且可以休息纳凉、热饭热菜,现在我经常会来休息一下,这里就像门口张贴的‘欢迎回家’标语一样温馨有爱。”

一个方向盘、一把座椅,高温下坚守的货运人,头顶骄阳、挥汗如雨,狭小的驾驶室里虽然开着空调,但发动机一旦启动,车内就像个大蒸笼。货车司机们黝黑的皮肤被晒得通红,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泛着一道道白色汗碱。在苏州高新区东区物流园内,全区首个聚焦服务货车司机群体的“司机之家”人气十足。跑车途经的货车司机进来冲个澡降降温,顺手把换下的衣物放进洗衣机,在凉爽的空调房中躺着小憩。“这里休息床位、洗手间、淋浴房、洗衣机一应俱全,日常生活需求全都满足了!”货车司机们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站点还提供电视、自助爱心盒饭贩卖机、手机充电、无线网络等便民设施,暖心服务着物流园及周边50余家企业,每日接待货车司机50余人次。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户外劳动者众多,上班时间多与正常作息不同,为破解8小时外的服务难题,各级工会想劳动者所想,让清凉“不打烊”。“扫一下门口的二维码,实名登记填写信息后,便可自动开门进入,非常方便,尤其是夜间对于我们特别友好。”8月1日,苏州市首家24小时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在吴江区同里镇挂牌启用。这家“光明使者”服务站点由国网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创建,本着“服务不打烊,关爱零距离”的宗旨,实行线下和线上融合管理模式,实现24小时智能自助开放,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全天候补给、休息、应急医疗等温馨便民服务。

可雅可潮“夜模式”

烟火气里的“文明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微风拂过脸庞,忙碌了一天的市民们都期待着体验一场精彩的花式消夏之旅。“在家门口感受非遗艺术的熏陶,特别有意思!”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居民陶倩倩带着孩子来到港城购物公园散步,琳琅满目的夜间集市摊位令人目不暇接,非遗剪纸活动让她深感兴趣。拨到“夜模式”以来,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在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个实践站延长开放时间,通过请进来与送出去等方式,将非遗体验等文化大餐加入市民“夜活动”菜单中,推动文明实践“活”起来、“热”起来。

传统文化成为夜幕下的亮色,潮流元素的活动同样夺人眼球。入夜后的姑苏区十全街上,户外音乐会演出在麻雀咖啡店门口火热开唱,竹辉环宇荟商圈各式各样的啤酒琳琅满目,“微醺音乐会”“精酿啤酒节”“夏日诗歌街头计划”连番登场。苏式特色的商圈密切结合“早C晚A”、“Citywalk”等都市潮流消费方式,让年轻人夏夜畅游乐购直呼过瘾。“我们聚焦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加大企业招引力度,不断盘活优化十全街区闲置载体资源。”双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亚琴介绍,当前街道正充分挖掘辖区文化禀赋和商业潜力,让这里成为人们闻之向往、来之依恋的“福气”之地。

在吴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贤广场,不少市民欢聚在清凉夜晚的广场看一场露天电影,邂逅星空和光影的浪漫。在观影活动的同时,对诗互动环节吸引了在场市民踊跃参与。《将进酒》《别董大二首》《一剪梅·舟过吴江》,答题者名诗名句脱口而出,引得现场掌声不断。常熟经开区文体中心室外同样人潮涌动,非遗碧溪土布集市前,当地土布传承人钱卫丹向观众介绍碧溪土布的历史发展和传统特色,现场飞针走线展示土布“焕新”过程,雅致实用的质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来市民们的频频惊叹。“夜集市”上还设置了米酒、米糕等富有江南特色的美食展示摊点,“夜模式”成为乡村振兴“聚人气”的好平台。在不远处的室内理论宣讲公益摊前,苏州市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站常熟市碧溪分站成员张蕾在朗诵原创诗歌《理汇碧溪·碧溪之路》,生动的诗歌朗诵引来观众驻足欣赏,新颖的理论宣讲形式成为一抹亮色。

打造服务民生“前沿阵地”

清凉体验“触手可及”

“近期,我们与百度、高德等主流互联网地图合作,动态开展信息采集和数据上传,只要搜索‘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身边所有的站点将‘一键呈现’,让更多户外劳动者‘看得见、找得到、进得来、用得上’。”苏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吴洪斌介绍。

自2021年8月起,苏州市总工会就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协调社会资源,在重点解决他们“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开展送帮扶、送清凉、送岗位、送知识等职工关爱活动。近年来,苏州工会采取自建和联建等方式,全市已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019家,其中14家被评为全国“最美站点”,93家被评为全省“最美站点”。截至目前,全市站点已服务户外劳动者30余万人次,“一站式”的清凉体验赢得了广大劳动者的纷纷点赞。

吴洪斌表示,下一步,苏州工会将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协调引导力度,推进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持续扩大服务站点有效覆盖,努力实现15分钟步行可达、区域内户外劳动者交叉覆盖的综合服务矩阵,用心用情把遍布全市的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打造成为服务民生、服务职工的“前沿阵地”。

“依托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行业分中心以及特色实践点,打造苏州文明实践的‘夜模式’,推出文明实践‘博物馆之夜、纳凉电影夜、静好书香夜、非遗体验夜、欢乐文艺夜、苏式时尚夜’等六大类夜间服务活动,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发动新闻出版行业、文化旅游行业、商务市场行业等条线配送服务及活动资源,把各类文化服务项目送进千家万户,更好地促进文脉传承、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苏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推出以来,全市首批67个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各公共文化场馆累计开展活动5000余场次,通过纳凉晚会、夜剧场、邻里文化节、图书夜市、理论书场、音乐嘉年华、苏式市集等形式,把文化大餐与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