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蜀汉名将。相传,作为诸葛亮的继任者,他继承了武侯的遗志,多次北伐曹魏。《三国演义》有“九次征伐中原”的说法,但在正史中,姜维北伐的次数不止九次,至少有十一次。很多人说姜维北伐是军国主义,那么姜维北伐真的是军国主义吗?

姜维北伐时间表

第一次出征(238):姜维以蒋琬之令为首,攻扰魏国陇右郡,与魏军在南安相持。

第二次北伐(243?):这次北伐的具体时间不详,但基于公元243年,蒋琬以“部分分入凉州”为由向朝廷推荐姜维为凉州刺史。强、郭淮决裂”。由此可以推断,姜维是在陇西区击败了郭淮

三征(247):卫国羌人发动起义,姜维趁机出兵响应。然而,在姜维到来之前,羌族就已经被郭淮打败了。于是姜维和郭淮在洮溪交战,掩护了部分羌人迁蜀的事情。

四次十字军(249):姜维与魏将陈泰、徐质、邓艾、郭淮等人交战,双方有胜有负。

五征(250):姜维联合羌人攻打西平。虽然没能攻破西平城,却俘获了魏国将领郭训。

六征(253):东吴诸葛恪率军北伐,姜维也出兵应战,包围了南安城。魏将领兵救援南安,刚到罗门,姜维就因粮草耗尽而撤退。

七伐(254):魏国狄道士李简投降姜维。姜维乘势攻打项武。前锋张倪被魏将徐质围攻,战死。姜维军随即出击,大败魏军,斩杀徐质,乘胜攻占河关、临洮两城。

八伐(255):姜维在洮溪击败永州刺史王敬,歼灭魏军数万。但狄道无法攻克,姜维又担心魏军断其退路,于是退守中提。

九次出征(256):姜维与镇西将军胡吉约定在上谷会面,但胡吉未能赴约。姜维、邓艾战于端谷,不等胡绩援军,便大败。。

十伐(257):魏国淮南地区爆发叛乱,姜维趁虚攻攻关中。但魏将司马王、邓艾坚守长城,姜维久攻不下。次年,淮南叛乱平定,姜维只得撤退。

第十一征(262):姜维率军攻洮阳,与邓艾战于后河,被邓艾击败后退至塔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

姜维北伐表

蒋琬在位期间(238-246年),姜维没有独立统领军队的权利,但作为蒋琬的副将,率领偏师袭扰、进攻陇西地区。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曹魏名将郭淮,让诸葛亮心生畏惧,是他的败将,

费祎在位期间(246-253年),虽然姜维获得了独立统领军队的权力,但费祎严格限制姜维出兵的数量。费祎时期姜维三次北伐,每次所率兵力不超过一万。然而曹魏率领大军数十万,仅陇西、关中两地的兵力就不下于十万。姜维手中的力量根本不够。然而,兵少将少,姜维也成功掩护了羌人迁徙蜀国,并俘获了魏国将领。面对陈泰、许智、邓艾、郭淮,四将联手,不败。

蒋琬、费祎时期,姜维五次北伐,都是小规模的骚扰袭击,自然不是军国主义。直到费祎被刺身亡,主战陈愈上台,姜维才得以摆脱压迫。公元263年,诸葛恪率领20万大军北伐,并邀请姜维一同出兵。魏国主力集中在东线,西线空虚。姜维趁机发动北伐,从时间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恰巧这一年费祎被刺杀,姜维第一次能够率领数万大军北伐。这实际上是姜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北伐。但由于行军仓促,准备工作并不充分。还没与魏国主力交锋,粮草就耗尽了,纷纷撤退。蜀道艰辛,诸葛亮屡次因粮食短缺而退却。这不能怪姜维。更何况,当时诸葛恪已经大败,特鲁姆普的主力又回到了西线。以姜维的实力,绝对不敢与魏军决战。这个时候撤退也是明智的选择。第七次北伐的背景是魏国政局动荡。狄道长李健秘密联系蜀汉。姜维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但这一次北伐,降了李坚,斩了徐质,攻破了三座城池,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第八次北伐是第七次北伐的延续,也是姜维的巅峰之战。此战一举歼灭魏军数万陇西军,取得了北伐以来最大的胜利——洮西大捷。第九次北伐是第八次北伐的延续。此时,曹魏陇西军几乎全军覆没。姜维只要击败陈泰的关中军,曹魏的雍凉地区就纳入蜀汉版图了。于是,姜维就让胡吉在陇西增兵,意欲一战成功。虽然这场战斗失败了,但是姜维发动这场战争在战略上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姜维打败了端固,但洮溪之战的影响依然存在。不久之后,魏国淮南爆发了叛乱,姜维自然想抓住这个机会。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距上次北伐正好五年,不能称之为军国主义。

姜维北伐功绩

姜维北伐期间,魏国从未主动进攻蜀汉。即使姜维摆脱了费祎的束缚,每次北伐时姜维出动的军队也不过数万人。而姜维就是靠着这股军事力量,迫使魏国进行了数十年的战略防御。姜维定居塔中后,魏国立即对蜀汉发动全面进攻。姜维的北伐不是军国主义的,而是防御性的,客观上延续了蜀汉政权。北伐并非没有成果。相反,胜利多于失败。以蜀汉的国力,姜维能有这样的成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