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人以为“韩国”是在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以后才有的称呼。实际上韩国这个称呼自古以来就有,而且存在千年以上历史,这点我国史料也能证明。

《后汉书.光武帝纪》:秋,东夷韩国人率众诣乐浪内附。
《新唐书》:箕与南斗相近,为辽水之阳,尽朝鲜三韩之地,在吴越东。南斗、牵牛,星纪也。
《永乐大典》:晋史谓三韩之人初生子。便以石压其头令扁非也。

《三国志》还记载中原人为了躲避东汉末年战乱而迁入半岛,这里面直接将半岛政权称作韩国,当地君主为“韩王”,当地居民为“韩人”。

《三国志》: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
《三国志》: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
《三国志》:侯准既僭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号韩王。其后绝灭,今韩人犹有奉其祭祀者。
《三国志》: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

辽国通常将高丽王朝的每位太子册封为“三韩国公”。

《辽史·道宗本纪》:大安元年十一月丙辰,遣使册三韩国公王勋子。
《宋史·哲宗本纪》: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帝崩,端王即位。按《徽宗本纪》:元符三年八月戊申,高丽王 ……使奉表来慰。按《高丽传》:徽宗立,遣任懿、王嘏来吊贺。
《辽史·道宗本纪》:寿隆六年,封高丽王颙为三韩国公。

1593年,丰臣秀吉入侵李氏朝鲜,明朝派出大军支援。当时明军提督李如松作的诗《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中有“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这句。即使当时半岛政权正式国号叫“朝鲜”,但仍有明朝人使用“韩国”这个称呼。

明朝皇帝朱元璋也使用过此称呼。

《明史》:帝曰:「三韩君臣悖乱,二纪于兹。今王瑶嗣立,乃王氏苗裔,宜遣使劳之。」

以上史料和名人们的诗句都可以证明中华民族使用“韩国”称呼的历史非常悠久。所以“韩国”称呼绝非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现代我国人常说的“韩国”才是指South Korea。今天我国香港、台湾的同胞将朝鲜称之为“北韩”。

不止我国,另个亚洲国家日本也早已使用“韩国”这个称呼。不少日本史书将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战争称之为“征韩”。如《征韩伟略》、《韩阵文书》等。

明治维新时期,如西乡盛隆、伊藤博文等日本维新派人士提出的入侵朝鲜半岛的企划被命名为《征韩论》。

事实“韩”和“朝鲜”是半岛民族一直并用的称呼,类似“中华”和“华夏”。1950年的朝鲜战争后,“韩”和“朝鲜”才逐渐成为不同的政治概念。

现在一些人纠结 “韩语”是否应该叫“朝鲜语”,韩国历史是否该称之为“朝鲜历史”。

首先法律和学术界没有明确规定该怎样叫,也没有哪种称呼更为准确的说法。怎样称呼都是每个人的自由。某些人纠结“韩国”称呼问题的行为跟孔乙己纠结茴香豆写法是没有区别,甚至这些人还不如孔乙己,至少孔乙己不会因此强迫和恶意攻击他人。

最后提下毛泽东创作的诗《祭黄帝陵》里还有一句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