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这玩意,随机性真的太大了。

有时跟不要钱似的一个劲往外崩,有时又变成“谢邀,人在国外,刚下飞机,有缘再见”。

然后就不禁想起那个老生常谈的假设了——如果牛顿没有被那颗给他灵感的苹果砸到,该怎么办?

习以为常的回答是——如果牛顿没有被苹果砸到,那也会被梨、芒果、榴……哦不行,榴莲可能会砸出问题。

这个回答基本上是基于“牛顿本来就牛逼,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即可完成万有引力的推论”这一结论的。

而且,是从旁观者角度去下的定论。

那么,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呢?

总不能是看准了快熟透的苹果,站在树底下等着被砸吧?哥,那是牛顿,不是驴墩。

依我愚见,这牛大爷、牛前辈能名垂千古,断然不是拿脑袋硬接“点拨”的铁头娃。起码……起码得去想着种个苹果园什么的吧?

如果,没灵感的牛前辈真去种个苹果园,会是什么个结果,有没有用呢?

说实话,没用,但不完全没用。

一整片苹果园,确实大大增加了“灵感来源”的命中概率,但这永永远远只是个概率,不是游戏里的进度条,什么种满100棵苹果树必重击一次你的聪明小脑袋瓜。

甚至到最后真碰到“命中注定的苹果”,可能是牛大爷在苹果园外面的野生苹果树下邂逅的。

出现上述情况,种苹果园是不是就成了纯纯的无用功呢?当然不是。

如果以“发现万有引力”为结果来看,没啥用。但是拓展一下,好歹是个苹果园,最不济也能享受“苹果自由”,苹果酱、苹果汁、苹果派什么的管够,也可以卖出去赚点儿小钱。

还有就是,哪怕“万有引力”是源自外面的苹果树,那有没有可能在自家苹果园里砸出个“万有引力Pro”、“万有引力Pro Max”、“万有引力Pro Max 青春版”呢?

老读者大概都知道,我以前在起点写网文。没有灵感时,我就去刷书,刷书单、刷书榜、刷刘备……咳咳,就是一个劲看书。

最后真从别的书里看出灵感了吗?有,但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大多数灵感可能是我闲逛时不经意间看到一家名字奇特的店铺,也可能是我听音乐电台时听到的一首冷门的歌。

毕竟对于灵感这东西,努力用功真的作用不大。

但是,刷书这个动作,乍一看没用,实际上在我码字时,详细去写时,或多或少起了作用。我觉得这跟没灵感的牛大爷去种苹果树一个样,没用,但不完全没用。

说来惭愧,这段时间跟朋友合作做号,搞笑类视频相关的。现在我正头疼第三期的脚本该这么写。

我就按照我的老方法,去找相同类型的视频去一遍遍刷,反复去看。

甚至今天,还专门买了票去线下看了场脱口秀,寄希望能偷……呸,听到当下最前卫、最时髦的新梗。

好消息是,我有收获。

坏消息是,我的收获都是“反面教材”——我深刻意识到某些共鸣度较低的梗和话题,做成段子讲出来,是真的尬。

不得不承认,内容创作者没灵感,是真特喵的要命。

不过,就像我前文所说的。没用,但不完全没用。这不,我写出来这篇文章。好歹把断更一个多月的号续了个命(话说我还目标今年发一百篇原创来着……)。

前段时间我采访过几位律师,其中一位也提及过,有时候作为案件突破口的关键灵感,往往并不是在钻研案件时发现的。但是无数遍阅卷、反复翻阅相关条文规定时下的功夫,总会或多或少起到作用。

用大白话来讲,我这是现身说法。牛顿没灵感,种个苹果园还真特喵的有用!唉,啥也别提了,写完这点儿,我继续种苹果去。

这里是断更一个多月,依旧深爱着你们的污鬼~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