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快服三人行-习正念

欢迎关注【快服三人行】,与我们共同进步!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一些荒谬的记者采访,比如记者在列车上询问一位乘客是否买到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会觉得,在这些事件中,记者在问愚蠢的问题。

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这些问题,我们会一笑置之。

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像这些记者一样,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比如,在互联网聊天软件刚刚兴起的那段时间里,人们打招呼的方式经常是问一句“在吗?”

“在吗?”这个问题没有提供任何信息,被问者只有先回复了,才能得到后续信息。

这样的问题提高了沟通成本,完全没有必要。

意料之内,“在吗?”入选为2017年年度十大惹人反感的网络词。

又比如,我想买一部手机,于是去问一位数码达人朋友:“XXX手机好用吗?”

这同样是一个不好的问题,被问者被设定成只能回答“好用”或“不好用”,而不能提供任何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况且,谁知道我关于好用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提供预算、使用场景、在意的功能等信息,而不仅仅是一句“好用吗?”

了解如何正确、恰当地提问,不仅能有效提高沟通效率,也能给人良好的印象。

那么,应该如何提一个问题呢?

01 提问前需要做的事情

01 提问前需要做的事情

提问前应先自己认真思考问题,不要问未经自己思考的问题。

关于问题的思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第一,我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在哲学上,对问题本身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对问题本身提问,一来可以更加明确这个问题,二来可以审视是否真的需要提这个问题。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有句很著名的话:“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对这个问题的消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生活幸福、充实、安宁的人会去钻“人生意义”的牛角尖吗?

而大部分焦虑、空虚、烦闷的人才会陷入寻找人生意义的窘境,无法自拔。

因此,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问题不在于解答“人生有何意义”。

他们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生活不如意。

因此,他们应该提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

第二,我是否事先尝试过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垂直社区、论坛等工具,搜索有没有现成答案,或者类似问题与解答。

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我们的问题,就不需要再麻烦他人了。

如果不能解决,那么我们至少获得了一种错误的解决方式,将教训运用到我们自己的问题中。

02 认真选择提问对象

02 认真选择提问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吐槽郭德纲“不听取意见”。

郭德纲笑:“该听的意见都听,但是一场相声没说过的人教我说相声,我能听吗?”

他还补充:“我可从来不敢告诉工人怎么做工。”

每一个问题,都有适合解答和不适合解答的人。

郭德纲不会问一个一场相声都没说过的人应该怎样说相声。

我们也不应该把问题提给一个与该问题毫不相干的人。

比如,不要问一个只懂Python的人一段C++编写的程序有什么Bug。

另外,不要把问题提给对该问题有偏见的人。

比如,不要问新闻学教授是否应该选择新闻学专业,不要问冷锋南疆是否适合旅游,不要拿雨果的文章问圣勃夫写得如何(背后八卦详见《法国文人相轻史》)。

而且,也不要把问题交给被“幸存者偏差”筛选过的人。

比如,不要在列车上问乘客是否买到票,不要问一位司机是否是红绿色盲,不要仅仅向功成名就的人寻求成功建议。

03 全面地描述问题

03 全面地描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全面的问题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1.清晰的细节

模糊的描述:我的软件运行不了该怎么办?

清晰的描述:XXX软件1.06版本,运行时提示缺少XXX.dll文件,应如何解决?

2.问题发生的背景

没有背景的问题:如何提高XX产品销量?

有背景的问题:在今年消费水平降级的情况下,如何在不降价的前提下在青少年群体中提高XX产品销量?

3.提问前做过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其的理解

没有调查结果的问题: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什么这么低?

有调查结果的问题: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5%,但全行业销售额整体提升了2%,除了XX产品正处在生命末期外,还可能有哪些因素?

4.提问前为确定问题而采取的诊断

无诊断的问题:如何提升审批流程的效率?

有诊断的问题:在目前的审批流程中,提交材料环节需要邮寄纸质版,我认为这点提高了审批成本,如果改为电子版线上提交,是否可行?能否提升审批效率?

5.为解决问题采取过的行动、结果以及复盘

无行动及复盘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文章没人看?

有行动及复盘的问题:针对我的文章阅读量始终不高的现象,我此前尝试了更换选题、更改文风的措施,但都收效甚微,是否是我文章深度不够的原因?又或是其他原因?

04 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04 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不同学科、岗位、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地表达我们的问题。

1.尽量避免使用专业名词。如必须使用,则须做出通俗的说明。

2.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事物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形态,但它的本质始终如一,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能最大程度地避开表象的影响。

3.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尽量用中性的词语描述问题,不带有个人情感与情绪。

4.换位思考。想象别人会怎么描述问题,以及自己的描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

×××

当然了,本篇文章讲的是如何正式地提一个问题,千万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照做。

不然,等你讲完你的问题,对方早就不耐烦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