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杰 杨艺博)为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将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做深做实,7月27日至7月29日,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信·荆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继续奔赴麻城、黄石两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深切缅怀英烈,凝聚奋斗力量

青山不语,丰碑永存。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在杉木和松林的环绕之间,一座高27.13米、由花岗岩条石砌成的纪念碑肃然矗立于湖北省麻城市烈士陵园。7月27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麻城市烈士陵园,在这里深切缅怀英烈,凝聚奋斗力量。陵园内的麻城革命纪念馆以幻影成像、追光拟配音、三通道弧幕等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用文字、照片、图片和文物等展现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麻城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新麻城的艰辛历程。在将军园中,一共有36座将军纪念塑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而在每一座雕像背后,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了将军们波澜壮阔的一生。团队成员们依次走过英雄雕塑,瞻仰革命烈士,深沉追思。在周希汉将军塑像前,团队成员袁田读出周希汉将军书信中的一句话:“慰牺牲者之灵,随幸存者之愿。”让团队成员更深切体会到此行寻信、解信、传信的使命之重、意义之大。

寻访英雄大冶,赓续红色精神

公路九曲回旋盘山而上,穿过山谷,青山依托,南山头革命纪念馆掩映其间。7月28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这片由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热土,追寻英雄的足迹。团队成员沿着青石台阶而下,先后参观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旧址、纪念碑和南山头革命纪念馆,一张张资料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一段段红色故事生动再现了当时的革命场景。队员们仰望着纪念碑上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八个鎏金大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行走在革命纪念馆的展厅,如同行走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这是一处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队员们跨过的每一步,都循着革命先烈们血与泪的奋斗足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洒有英烈的鲜血,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都留下了许多革命战斗的故事。“ 红井追忆,饮水思源 ”,于潇浚和蔡少卓同学驻足于“德怀井”旁的一块石碑,深情朗读其上镌刻的文字,发出无限感慨:“我们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探忆峥嵘岁月,接力红色信火

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红色的岁月永存于心。7月29日,团队成员一同拜访参观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在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信·荆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整齐列队,在李敏老师的带领下,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烈士集体三鞠躬,默哀。随后,大家一同进入革命烈士纪念馆,进一步了解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瞻仰革命战争年代大量图片、遗物,追忆先烈足迹,感悟先烈精神。“革命任重道路远,不畏艰难走在前。”团队成员寻找到了场馆中展示的革命先烈叶金波致阮耕信。泛黄的纸张,在历史的洗礼下散发着淡淡的光芒。队员们沉浸其中,深切体会到烈士英雄们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之心,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

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麻城、黄石这两片红色的沃土之上,开满了先烈英雄们用鲜血浇成的革命之花。烈士埋骨于此,后人建碑于此,民众缅怀于此,团队成员们永远不会忘却英烈的精神,不会忘记走过的每一处陵墓、每一处碑塔,看过的每一方简介。而那一封封的红色书信,正是连结团队成员与革命先烈的桥梁。透过那一张张泛黄的纸张,成员们仿佛穿过时空与先辈对话,更加坚定了寻信、解信、传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