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一天,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用“6天6夜,四战四捷”圆满完成扑救“8·6”满归、阿龙山火灾任务的战绩,为国家生态建设献上一份大礼!

8月6日,本该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秋季赏景的黄金时期,一场多点集中爆发的森林火灾却打断了无数游客的思绪,高地火场告急!阿北火场告急!塔朗空火场告急!孟库火场告急!……

林火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火肆虐

6天6夜,一次牵动无数人心的森林火灾,在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1000余名森林消防员的鏖战下,驱散了火光,拨开了烟尘,巍巍青山再现北疆璀璨明珠的光彩,早已静谧祥和的林区小镇,党和人民“守夜人”的火场事迹仍在口口相传。

森林被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森林被烧毁

自8月6日以来,15起雷击森林火灾在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镇、满归镇等地相继爆发。据呼伦贝尔气象部门统计,入夏以来,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镇、满归镇等地持续干旱少雨,创造了当地60天内滴雨未下的旱情纪录。

隔离带阻挡火势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离带阻挡火势蔓延

火灾发生地海拔高度为1208米,山势陡峭,站杆倒木较多;植被以偃松林为主,茂密且油性大,极易燃烧;地表腐殖质层厚度达50厘米,中高强度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立体燃烧;火场气温一度超过人体常温,风力3至4级,风助火势,大火蔓延迅速——支队第一时间抵达火场一线,一连串的火场勘察数据,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次火灾扑救将会是一场硬仗。

短短数小时内,过火面积已达600余公顷,如不及时扑救,可能造成的生态恶果、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无法估量。

星夜驰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夜驰援

灾情就是命令,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11个基层大队1000余名指战员连夜赶赴火场,一场人与火的殊死较量在原始林区内拉开战幕。

迎战——使命催征,“国家队”星夜驰援

迎战——使命催征,“国家队”星夜驰援

“来了,他们来了!”烟雾和灰尘笼罩的小镇上,伴随着林区百姓们的一声声高喊,60余辆满载消防救援人员的车辆疾驰火场一线。

灾情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内蒙古自治区两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内蒙古指导火灾扑救。

阻击火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阻击火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就火灾扑救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副总指挥代钦,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常志刚,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深入阿龙山、满归火场现地指导救援工作。

火线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线奋战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宋新春总队长第一时间带领呼伦贝尔支队300余名指战员赶赴增援,全程指挥两个支队指战员奋战在一线。田顺柱政委在基指全程全时调度,集中全力展开灭火攻坚战。

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张艳明支队长带领11个基层大队1000余人,携带灭火装备1680余件(套),动用SX2020—Y型特种灭火装甲车12辆,8台大型机械车抵近火场一线展开“近战”。

浮空平台监测火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空平台监测火情

一份份火情快报不断传来,一个个火点位置依次标出,一个个作战命令迅疾下达——火场基指多线指挥、周密部署,联指互通信息、密切协同,前指精准研判、科学指挥,纵隔千余公里,联络畅通无阻、昼夜不停。

浮空平台监测火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空平台监测火情

“支队200余名指战员主动放弃休假,从四面八方向战而归;666名党员组成24支党员突击队,牢牢地钉在了火场最前沿。” 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郑威政委介绍说,支队最先抵达火场一线,最先打开突破口,最先控制住火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森林消防指战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昼夜鏖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昼夜鏖战

向战——迎难而上,“主力军”实力彰显

向战——迎难而上,“主力军”实力彰显

8月6日18时50分,支队派出莫尔道嘎、满归、根河市三个大队200余名指战员,作为第一梯队,迅速向火场机动,进行先期处置,打响了与火魔较量的第一战。

火灾现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火焰翻卷,热浪袭人。“由于扑救林火攻坚地点多在山涧陡坡,灌木丛生,扑火队伍机动、行进非常艰难,扑救、清理难度极大。”有着20多年扑火经验的根河市大队大队长李森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依然表情凝重。

火线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线入党

支队果断定下了“满归大队打开突破口,根河市大队和莫尔道嘎大队沿火线左翼向东北方向扑打,紧紧把握住火场救灾‘黄金期’,尽全力遏制火势蔓延”的作战决心。满归大队代理大队长张国威带领攻坚分队在火灾发生后不到6小时就切开了火线,为后续增援单位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大型机械车辆开挖隔离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机械车辆开挖隔离带

支队利用远程无人机红外成像和浮空平台时时监测火情,采取“直升机+装甲车、人力+机械 、常规灭火+以水灭火、拓宽隔离带+巡回清理”的“四式组合”战法,按照直升机洒水压制火头,装甲车碾压火线,常规分队跟进扑打控制蔓延,大型机械与人力配合跟进开挖隔离带的次序快速稳步推进,仅用24个小时,阿北火场东南线明火被全线扑灭,创造了利用大型机械配合常规灭火分队扑救森林火灾的典型战例。

运送给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送给养

宜将剩勇追穷寇!支队再次准确把握战机、加强战略筹划,针对阿龙山整体火场态势,科学制定“打东控南追北堵西”整体作战部署,采用“前哨前置早侦查、空中观察早预判、遇有险情早规避”的“三早”灭火办法,成功组织了阿龙山阿北火场西线大会战、西北火头阻击战和火场全线总攻战等关键性灭火行动。

鏖战——逐个击破,“政能量”激发战力

鏖战——逐个击破,“政能量”激发战力

这次灭火作战,动用兵力多、机动距离远、道路交通差、极端气候多,各种安全隐患和不利因素并存,加之120余小时不眠不休的连续机动、扑救、转场、增援,支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无时无刻都在承受着体力、耐力和意志的极限挑战。

“老婆,你还没到,我却出发了,与林火战斗是我的职责,你和孩子在单位等我凯旋。”原本打算在营区给妻子过生日的绰尔大队教导员魏新波,在警铃响起的那一刻,匆匆编辑一条微信便带队出发了。

党员张颖晨始终身先士卒,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拍摄者:何是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员张颖晨始终身先士卒,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拍摄者:何是桥)

“教导员,你的手没事了吧?”“没事,轻伤不下火线!”面对卫生员的询问,一大队教导员刘磊把肿的像包子一样的左手往背后藏了藏,又扛起水枪顶到了火线最前沿。

“你一个人一上午就处理了364处烟点?”,面对队友的疑问,一中队班长张颖晨憨厚一笑说道,只感觉到衣服被汗水浸透,湿了又干,反反复复地也不记得多少次了。

……

国内知名林业防扑火专家评价说,这场胜利是在天气条件极为不利、灭火环境极端恶劣、火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取得的,堪称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经典战例。那么,连续奋战、斗志不减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顶着偃松林燃烧迅猛的压力,保护森林资源(拍摄者:何是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着偃松林燃烧迅猛的压力,保护森林资源(拍摄者:何是桥)

火场上,一个党委就是一个核心,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攻险段,领导包干;打火头,干部请战。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干部冲锋在前,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党员作中坚。参战指战员在一线救援时,“八个到一线”“八个起来”“八个更明确”等火场政治工作同步跟进、融汇其中、贯穿全程。

8月7日晚,正当指战员沿火线向西北方向扑打至山顶,受地形影响,突发形成火场小气候,在指战员身后形成新的火线,情况万分紧急。二大队有着11年党龄的老党员张楠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大队长,让我先上!”“大队长,我也上!”……党员骨干队伍纷纷叫响请战书。“党员组成攻坚分队跟我来,把火头打下去,其余人跟紧了!”二大队代理大队长马伟当机立断,组织大家进入火烧迹地内成功实施了紧急避险。

中队长徐彬彬带领水泵分队采取以水灭火战术堵截火场南线明火(拍摄者:何是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队长徐彬彬带领水泵分队采取以水灭火战术堵截火场南线明火(拍摄者:何是桥)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党委全程跟进坚强各级组织,建立完善24个党支部、67个党小组,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火场清理看守阶段,组织开展“牢记领袖训词,火场一线建功”主题党日活动,坚持队伍战斗到哪里、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见缝插针开展“两项重大教育”,先后有52名消防员在火线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联战——多方协作,“大后方”畅通无阻

联战——多方协作,“大后方”畅通无阻

此次灭火作战是一场队地融合的生动实践。

火灾初期,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与驻地森工集团于最短时间内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并作出以组织力、执行力、凝聚力打赢火情阻击战的安排部署。

火场上,森林消防队伍作为主战力量,负责打火头、攻险段,部署重要地段,保卫重要目标;地方林业扑火力量协同跟进,负责清理看守,运送给养物资;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检测、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技术优势,及时提供气象要素信息。多部门协同为灭火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分工明确、通力协作、合力致胜的良好局面,有效检验了防灭火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建设成果。

直升机吊桶灭火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升机吊桶灭火作业

给养线是保障线更是胜利线。“10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大型机械、风力灭火机、油锯、割灌机、水泵等各种机械轮番上阵,油料、食品补给既频繁又艰难。”三中队中队长徐彬彬介绍说,4支由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职工组成的15人运送给养小分队,从清晨至黄昏,不停地穿梭在密林间、高山顶,整个火线上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有的透过划破的衣服能看到隐隐的血迹,有的把脚上的泡挑破了一瘸一拐的一刻不停的前行,大部分人脸上都被树枝抽出了一道道让人心疼的血檩子……“消防员在一线扑火,我们多跑几趟送点给养算什么!”只有亲临一线的人才能懂得,这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多么不平凡的举动。

装甲车碾压火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甲车碾压火线

青山铭记蹈火英雄!归建途中,不少当地林场的百姓自发走上街道,赠送食品、药品,并拉起横幅:向扑火一线归来的人民消防致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温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