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又读到了编者放在文学史前作为铺垫的社会背景,在引言中,我从句子的语气可以看出,小编所用的材料来自美国的文汇。内容详细、清晰,对于普遍对西方近现代史了解甚少的普通人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当人们想要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国际关系,比如苏美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以及最复杂的台中关系时,提供背景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方,文字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的摘要,小字体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评论和想法,逐段引用和评论。

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

在亚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省。不久,英国和印度承认了新中国,美国朝野人士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赞同英国和印度的做法,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美国国会反对承认新中国。艾奇逊国务卿发表白皮书,承认中国已经失去对美国的控制。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不幸的事实”;一方面,顽固地坚持承认窃取台湾省的国民党政权。

“控制”这个词太明确了。显然,如果表露心声,对于建国之初的新中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已经传达了这个超级大国的野心。当然,前任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愿意做美国的干儿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越过北纬38度线,美国和李承晚伪军被赶到釜山。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杜鲁门宣布授权麦克阿瑟以大量海空军力量发动仁川登陆。并派遣第七舰队前往台湾。

二战结束后,美国赚了很多钱,而且由于在二战后期作为参战国加入了协约国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地位很快就超过了英国。。接下来,美国伸出了贪婪的手臂,出兵入侵朝鲜,派出舰队前往台湾,以“控制”新中国。

板门店谈判

美国陆军占所谓联合国军的4/5。美军登陆仁川后,点燃了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将战火烧向鸭绿江。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将美军驱至北纬38度线以南。1951年6月,在前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建议下,双方谈判停火。1951年10月,双方在板门店开始谈判。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双方以战前的北纬38度线为边界。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使美国伤亡超过14万,损失15亿美元。美国侵朝总司令麦克阿瑟在遭受惨败后主张轰炸中国,并动员国民党残部入侵大陆,与杜鲁门不和。杜鲁门宣称他在朝鲜打的是一场“有限战争”,不愿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麦克阿瑟因反对总统的提议并擅自发表声明而被总统解职。

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是僵化的,美国欺负不了。三年援朝的中国志愿军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终还是击垮了美国的嚣张气焰。与40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不同,伊拉克受到的是多人欺凌,受到美国抽调的多国军队的攻击。战败后,他还被要求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周边,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一直是强大的美国做文章的对象。

1954年5月,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北越、南越、柬埔寨、老挝就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达成协议。1956年11月,美国和苏联在联合国共同解决苏伊士运河危机和以色列入侵埃及。“冷战”表面上已经缓和。国务卿杜勒斯的“大规模报复性打击”的“战争边缘政策”似乎让位于和平共处的观点。但1955年成立的前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成为北约的竞争对手。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赫鲁晓夫专门做了反斯大林的报告,不久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和波兰骚乱。在西方,又出现了反对苏联和共产党的逆流。

苏联和美国正在合作、“冷战”。以1955年成立的前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国家已成为北约的对手。从今天来看,现在表现为乌克兰战争的苏美对抗关系其实是有其根源的,并且从上世纪二战以来就一直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