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正文之前,请试着花2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1,凸,这个字有几个笔画?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曹操字孟德,他的名是什么?

A福利 B顺利 C吉利 D吉祥

3,恋爱起步价,在北上广深是多少钱?

A5000元 B6000元 C7000元 D8000元

4,我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八条是对什么做出了规定?

A国旗 B国歌 C国徽 D首都

问题看完了,可能你能答上来几个,也可能多数问题都需要靠猜,但是请思考一下:

你有为自己学到新知识感到兴奋吗?

其实以上的问题不是我凭空想象的,而是一款热门的知识竞技电视节目《百万秒问答》的题目,该节目的口号是“让知识改变你的命运”。

细思极恐,当今社会什么时候变成了:只要一个人知道的信息多,就是更有知识,更博学了,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1,“凸”字,知道怎么读,怎么用就够了,知道笔画干什么?

2,曹操的名是啥,重要吗?知道他历史上奸雄的形象就可以了。

3,恋爱起步价,热点社会话题,关注到了能改变你的焦虑吗?

4,宪法第138条是什么,估计连专业的律师也不屑去记忆它。

知识是存在鄙视链的,就像职场中会分为蓝领白领金领一样。

就是有一些知识比其他知识更高级,更稀缺,更有价值。

百度一下能查到的知识,只能被称为信息,而信息从使用便利性上考量,是完全不需要去刻意记忆的,因为不存在排他性,你能知道,别人也能知道。

真正的专家,不仅会专注于学科本身,还会去结合人类最根本的需求去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这样的知识结构才稀缺有价值。

学宏观的看不上学经济的,学经济的看不上学金融的,学金融的看不上学会计的。

因为一个研究超大规模现象问题本质的人,是瞧不上一个在科学前沿的模糊地带靠着一些小聪明分得一些残羹冷炙的人的。

重要的是你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你遇到的现实问题:

1,我是学生,在兼顾考试需求上,要去刻意培养自己的兴趣;

2,我在工作,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完成任务是我的本分;

3,我是爸爸,要把胡萝卜加大棒的育儿观念应该早早被剔除。

4,我在创业,要在行业需求和自身能力的边界中寻求到平衡。

身处信息满天飞的时代,知道更多并没什么可值得吹捧和炫耀的,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专业才是知识的用武之地,其次是智慧。

有人说知道更多就代表了阅历更多,更多的阅历难道就不会自动形成人生智慧吗?

并不能,因为阅历不是经历,不是做事之后的体验,更不是成事之后的经验沉淀。

就像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主人公那样,即便他历经坎坷,经历丰富,但他的命运被那个时代推着走,他在赛场上还是自卑,终究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

总结一下

知识改变命运,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鼓励。

其实我挺不待见有些网上旅行博主的做法,他们宣称自己要行万里路,追求人生自由,他们拿着摄像头到处拍拍拍,美其名曰:带你看遍世界的风景。

即便历经风雨,但那又如何,你和社会交付了什么价值吗?

我却觉得充其量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网友自我感动,甚至大多数都是摆拍而已,打着情怀和卖惨的幌子,收割网友的关注,最后实现商业变现。

要做就做郭建龙那样的人,人家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

他不是为了读万卷书才去行万里路,而是为了行万里路,去考察当地的人文习俗,去在海量的书籍中遍访蛛丝马迹,创作自己独到的作品。

知识只有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解决现实问题,它才真正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