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冬天,82岁的付香玉已经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已经是枯木,还坚守着最后一口气。

直到侄女轻声问她:“你还在等叔叔回来吗?”多日没有反应的老爷子突然动了动嘴唇,两行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眼角流了下来。原来,她还在屏住呼吸,等待丈夫崔志尧回来团聚。此时,她与丈夫分居已经63年了。

1931年,17岁的付香玉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崔家结婚,成为崔志尧的妻子。崔志尧出身于著名的书香门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父母也觉得女儿嫁入了一个好人家,以前过着不错的生活,但是婚礼当天,付香玉才发现,婆家是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更何况家里很穷,婆婆已经去世了,家里只有常年生病不能干活的公公、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几个弟妹。

但当崔志尧用温柔而愧疚的语气对她说:“你嫁给我,我真是冤枉你了,家里也确实是这样!”

看到新婚丈夫一脸歉意的表情,付香玉柔软的心顿时充满了力量。她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帮助丈夫养家糊口。

结婚第二天,付香玉就开始忙于家务、做饭、照顾公公和奶奶。无论多么艰难,她从不抱怨。< titlesplit >

虽然她不说,但是老公知道她每天照顾家庭有多辛苦,所以经常给她买一些她喜欢吃的糕点,还分担了家里的家务让她可以休息一会儿。日子虽然辛苦、劳累,但对于付香玉来说,却是她和丈夫之间最恩爱、最幸福的时光。

不久,付香玉得知崔家曾经出身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崔志尧14岁时考入保定二师。后来,他在学校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回到村里开办了夜校,让穷人能够读书写字。他还大力宣扬革命思想,号召大家抗租抗债,反对过高的赋税。结果他被政府逮捕,祖父卖掉财产才保住性命。现在家里的情况是空的。

崔志尧觉得自己惹了祸,让家人受苦了,于是回国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同意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婚姻,娶了付香玉为妻。但事实上,崔志尧从未放弃过革命事业,他的教导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方便他的工作。

后来付香玉怀孕了,这对于崔家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喜事。全家人都觉得付香玉结婚后,一家人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全家人都充满了喜悦。希望。

此时的付香玉已经知道了丈夫的革命理想,并全力支持他。崔志尧有时会打电话给他的战友在家开会。为了保护他们,付香玉挺着大肚子在外面站岗。直到1933年,丈夫崔志尧参加的革命行动失败,不得不立即撤离。撤离前,他冒险回到家中,匆匆与妻子告别。两人有很多话要说,这是付香玉没想到的,他们这一次的告别,其实是一辈子。

< titlesplit >

崔志尧走后不久,付香玉就生下了女儿。付香玉期盼着丈夫归来,家人团聚。< titlesplit >

可等了几年,依然没有丈夫的消息,厄运却又降临到了付香玉身上。年仅4岁的女儿因疟疾发作永远去世。这是她这些年唯一的想法,现在已经没有了。付香玉崩溃地抱着女儿痛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

当时付香玉只有23岁。看到自己在崔家身上受了很多苦,崔志尧生死未卜,付香玉的父母劝她向前迈出一步。这一转就是64年了。

她送走了崔家的祖母和公公,抚养崔家的弟弟妹妹长大成家。为了感谢付香玉对崔家一生的奉献,她的叔叔还将自己的儿子崔大平收养给了她。后来,付香玉的侄女又嫁给了崔大平,成了一家人。夫妻俩对付香玉非常孝顺,孩子崔建强也是付香玉带大的。< titlesplit >

但付香玉始终坚信要等待丈夫回来与家人团聚。她从23岁等到了苍老苍白,白发苍苍,却依然没有等到丈夫回来。

即使在弥留之际,她也用尽了最后一丝心血,已经成了枯树,但她依然紧握着最后一口气,等待着他回来。为了让她安心走,小辈们刻了崔志尧的牌位骗她,说崔志尧之所以没有回到她身边是因为他已经去世了,付香玉才安心离开,去了去另一个世界与老公团聚了!

家人还把她生前以为的红色婚纱埋葬了,因为她说自己现在年纪太大了,已经六十多年没见过丈夫了,怕他认不出她但如果她穿着当年的婚纱,他一定会一眼认出她,所以这些年来,她时不时的拿出红色婚纱来试穿,等着给他看,让他穿。有一天我们重聚了。付香玉的离开,让孙子崔建强久久不能释怀。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奶奶找到爷爷,于是他开始到处寻找爷爷的下落。直到2011年,他才终于透露了祖父失踪的消息。真相。< titlesplit >

原来,爷爷去高安当老师,他教书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他仍然从事革命工作。崔志尧参与了高安“团山寺惨案”。当时,日军计划袭击该村,崔建强和战友将群众转移到团山寺避难。结果,日军扫荡村庄后,找到了团山寺,并放火焚烧,试图将寺里的人全部烧死。

关键时刻,崔志尧冲出来吸引日军的注意。他本想牺牲自己掩护群众逃跑,最后却被日军刺死。

后来,那些幸存者为崔志尧修建了坟墓,当地人每年都来这里祭拜他,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当崔建强看到爷爷的坟墓时,他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自责道:“孙子无能,我让你和奶奶等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和你们团聚了!”

那一年,崔建强终于将爷爷和奶奶合葬了。这对失散近80年的恩爱夫妻终于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