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至13日,由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及学术(青年)论坛在北京举行。

清华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

此次论坛以“新安全格局构建与应急管理专业能力提升”为主题,聚焦“应急管理专业能力建设”“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议题。论坛期间,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业内人士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探讨了应急管理的特征、使命和社会功能。

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教授总结了当前中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特征。他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把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列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强调大安全和大应急,并进一步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应急管理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

应急管理50人论坛开幕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急管理50人论坛开幕前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薛澜教授表示,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近期各种突发事件依然不断,对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马宝成教授提出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公共卫生与自然灾害等各个领域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应急管理、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应急管理专业能力提升和学科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都需要特别关注。

学术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论坛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尝试给出应急管理的新定义。他认为,当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发生内部紊乱或者遭遇外部冲击、致使系统稳定性下降甚至可能诱发系统瓦解的情形之下,系统控制器(例如政党、立法机关、政府、军队或非政府公共组织等)为避免系统瓦解、恢复系统稳定之总目标,在应激状态或紧急状态下施行的非常态、超常规管理,可统称为应急管理。

主持分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持分论坛

据专家学者分析,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包括法律)和运行模式基于社会常态(系统稳态)之逻辑大前提。然而,鉴于全球自然环境、人类种群、国家关系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最新“显眼表现”,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大概率遭遇“非常态”“非稳态”甚至是“紧急状态”。逻辑大前提发生变化了,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抓紧补上各类短板。例如,领导干部要尽快补上应急管理意识淡漠、本领恐慌以及协同性弱等重大短板。

夏学民建议,适时启动“中央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委员会”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该委员会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一切应激状态和紧急状态下的国家应急管理和国际公认的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使得权力构架、组织构架、权力运行、组织运行,可在常态与非常态、稳态与非稳态两种不同状态之间自如切换。

主持分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持分论坛

在交流讨论中,夏学民还首次提出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拓展引入基层应急管理领域,使得“隐患早发现、隐患不出车间和社区、隐患就地消灭而不变事故”,争取早日实现 “中央支援地方、上级为基层赋能、多灾种联合应急”的局面。此观点引起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得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相关负责人的肯定与重视。

在13日的学术(青年)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寄语青年学者,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性,主动服务国家安全发展大局。今年首次把青年论坛升级为学术论坛,分设了“宏观体系、政策与历史”“应急中的组织行为”“风险沟通的回应”“个体、企业与安全应急”和“基层与社区治理”等五个分论坛,全国近百位青年学者提交了中英文论文,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夏学民应邀参加,并主持了“风险沟通的回应”分论坛。论坛间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负责人还就“防台风案例教学课件”制作等事宜与夏学民研究员交换了意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