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感受我国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更新更大的佳绩、迈向共同富裕的红火日子。七月中旬,我们“碱”行致远社会实践团相约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盐碱地治理和生态高效可利用机制的专项实地调研活动,实地考察探究这片土地从昔日“出村往外瞧,一片白面瓢;神仙来种地,难拿二成苗。”的“不毛之地”变为今朝绿意绵延、多种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沃土的巨大变化。

为了实践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团队在到达垦利区之后前往农业农村局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对话,商讨实践的具体计划,在科员张伟越的指导下,我们得知了垦利区近年来在盐碱地治理、生态改善及政府关于改善盐碱地的政策等方面情况,为实践打下基础。他向我们表示出热切地欢迎,并表示垦利区农业农村局迫切需要青年学子贡献才智,扎根实际,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同时,张伟越提到,社会实践较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无形中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他表示会尽最大努力协助我们顺利完成此次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本质是深入乡村田间,近距离体会其中的奥秘。稍作休整后,我们便在张伟越的陪同下,前往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感受垦利区深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潜力,宜粮则粮、宜渔则渔的盐碱地新希望。科技攻关,科学选育是制胜法宝。黄河三角洲地下土壤结构复杂,土径小、密度大,易形成板结层和黏土不透水层。过去硬邦邦,像砖头一样;现在土质松软,透气性好,为了打破盐碱地普遍存在的板结现象,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有机含量,同时不断改良农机农艺:治理盐碱地,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苜蓿耐盐碱,能起到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利用它来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从而使盐碱地变为可种植普通作物的优质地。”

垦利区的变化展示了荒地变沃田,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是富民兴村的生动诠释。黄河大地处处花开,文明新风徐徐吹来,我们感受到垦利区用心讲好的“黄河入海”新时代故事,书写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篇章。沃野流金起欢歌,绘就村美新画卷,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充分发挥青年才智、展现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 王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