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日本经历过失去的二十年,但是有很多问题没有探讨清楚,这里我开一个系列,详细谈谈日本的二十年是怎么失去的,以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主流的观点认为日本失去二十年主要有以下体现:泡沫经济崩溃、人口问题、高企业债务、僵化的劳动市场、GOV债务问题、金融体系问题、缺乏创新、汇率影响。这里我们先从日本1990-2010年泡沫经济崩溃开始说起。

省流助手:应对通缩、刺激经济、适应国际化,历史规律跑不掉

货币泡沫描述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异常夸张的资产价格泡沫时期。在这段时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其背后存在多个相互交织的因素。首先,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一现象。日本央行实施了低利率的政策,为大量的信贷提供了渠道,激发了借贷和投资的狂热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然而,这种极端宽松的政策也埋下了问题的种子。

投资者的投机炒作是推动泡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投资者被盲目的炒作所驱使,追逐快速的回报,导致资产价格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形成了自我强化的循环,吸引更多人投入市场,进一步推高价格。

然而,泡沫的破裂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投资者过度借贷以购买高估的资产,当泡沫破灭时,这些资产迅速贬值,导致大量贷款变为不良贷款,使银行面临严重的资产负债问题。企业也在泡沫时期过度投资,将大量资金投入于不良项目,这使得这些投资在泡沫破裂后变得毫无价值。

泡沫破灭后,需求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资产价格的崩溃导致了财富的缩水,许多消费者和企业减少了消费和投资支出,进一步压低了经济活动。同时,过度的借贷和投资导致了企业和个人的巨额债务,这在泡沫破裂后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复苏。

最终,金融机构危机成为了泡沫破灭的高潮。银行不良贷款激增,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一些甚至陷入了危机边缘。这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日本的"失去二十年"奠定了深刻的基础。

宽松政策解读

在货币泡沫资本的自我增殖需求、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面前,日本实施宽松政策几乎是无可避免。

首先,随着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第二产业的增长可能受到一定限制。资本自我增殖的需求促使日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此时,将目光转向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成为了吸引资本流入的重要方式。金融业具有较低的投入成本、更快的回报周期,以及能够创造纸面经济数据的特点,这使得它成为资本追求快速增长和高回报的理想领域。

其次,社会的二次分配需求也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日本的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加大,需要通过改善社会的收入再分配来维持社会稳定。金融业的扩张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而金融业的繁荣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尽管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以刺激金融业的发展,但它也导致了过度的资产价格泡沫。金融市场的过度放松和信贷过度扩张使得资产价格迅速上升,投资者追逐快速回报,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涨。然而,这种泡沫不可持续,最终在1990年代初破裂,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动荡、不良贷款问题和长期的经济低迷。

最后评价

日本在1980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可以被视为历史的必然性,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首先,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在此时愈发显著。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日本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传统的制造业增长已趋饱和。为应对这一变革,日本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核心,具备了高增长潜力。其次,国际金融环境的演变加速了政策的调整。在1980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诸多重大变革,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美国金融市场自由化。这些因素促使日本必须放宽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以使其更加开放和灵活,以适应国际金融环境的新格局。此外,社会的需求也迫使政策调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为满足这些新的需求,日本必须放松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制,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以提供更广泛的金融选择。最后,为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通货紧缩的压力,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1980年代初,日本经济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陷入通货紧缩和低迷。日本为了刺激内需和投资,采取了降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借贷和投资活动。

综上所述,基于经济结构调整、国际金融环境的演变、多元化需求和经济刺激的需要,日本在1980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以适应新的经济现实和挑战。然而,这一政策也催生了日后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问题,为日本经济未来的挑战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