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董教授,你今年毕业的学生都找到工作了么?最近年轻人就业非常艰难,很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被碰得头破血流,找到工作的也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对此是否有所关注?
董藩:今年我的博士生、硕士生中共计有四人毕业,其中两个去了央企,一个去了某大型商业银行总行,一个去了高校,四人都获得了北京落户的资格。作为大学教师,我当然关注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我看到了官方的统计数据,我也很注意了解身边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可以说我心中的也有一个自己估计的就业率。我也当然知道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极其困难。有些人被算入了“就业”人群中,其实是没找到工作的。我对当前年轻人的就业状况还是很担心的,也很痛心。
网友:算入了就业,实际没有工作?假就业?
董藩:对!由于各高校在升学与就业环节存在竞争,而且过去对高校的就业率也有考核要求,因此,高校就业率一直存在或轻或重的造假现象,这在普通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更严重一些。去年和今年,由于就业形势恶化,造假现象更普遍了。教育部也承认存在严重问题。为此,教育部最近派出工作组,赴各省开展专项核查,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弄虚作假问题。
网友:据我的理解,假就业就是直接向统计部门报送假数据,高校的假就业率就是这样出现的么?
董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已乱真,真已成假。看起来有就业合同或证明,但很多是虚假签约、虚假证明。有的高校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有的高校以多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有的学校以户口、档案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自己找公司签订虚假就业协议,有的高校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等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最近又出现了“灵活就业”的说法,例如,有些学生有各种自媒体账号,只要在账号上搞销售,就算就业了。总之,虚假就业问题很严重、很普遍,很多名义上工作了的学生,其实在家里呆着。
网友:读完本科或者研究生,却找不到工作,这对学生和家长的打击太大了,真如冷水浇背。
董藩:是的,我也因此很痛心。但危害远不只是对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还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和威胁,这是我很担心的原因。首先,大量年轻人失业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巨大压力,导致犯罪率提升。其次,大量年轻人失业会对社会保障造成巨大压力,增加财政负担。最后,年轻人长期失业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及对社会的认知,成为更复杂社会冲突的诱因。
网友: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政府也想尽快解决问题。但要彻底解决,估计很难:一是与国内经济形势有关,二是与地缘政治变化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冲击有关,三是与大学毕业生处于峰值有关。未来几年,这个问题都不好解决。作为经济学家,你有没有好的主意或者思路?
董藩: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肯定要有一个多措施的方案才能解决,即坚持整分合原则。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是基本思路,同时采取提供就业培训、鼓励创业、等诸多措施。但这些措施的潜力都不大了,这些年创业者和私营企业主都遭遇到很多挫折,大家没有信心了,按照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达就是“企业家精神”这种生产要素已严重匮乏。我想过一个思路,觉得很有意义,但争议会很大。所以,我想了一年,也没敢公开说。今天,我就斗胆说一下,大家一起讨论:一个立竿见影的措施,是把愿意而且有条件到海外工作的毕业生输送到海外工作,这个思路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网友:请您明示!
董藩:我简单说一下。至少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都缺乏劳动力,蓝领工作岗位尤其缺人。而英语又是中国高校开设的主要外语语种,这些年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都大大提高了,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劳务输出的要求。专科学校的学生,英语会差一些,但如果事先公布这样的就业与培养计划,强化学习一年,很多人还是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当然,本科生可能不愿意干蓝领岗位的活,但是,看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份上,可能很多人会改变想法。毕竟这些国家蓝领工作岗位的年薪起点就有大约30万人民币,熟练工的年收入能达到40万-50万甚至百万人民币(如卡车司机)。如果加班多,收入更高。
网友:在这些国家,我听说电工、水暖工、木工、油漆工、理发师、护工、网络维护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园林修护人员等都很好找工作,收入也高,一般也不加班,劳动权利能得到保证。但在这些国家从事蓝领工作,也需要执业资格吧?在中国如何获得他们的职业资格呢?
董藩:确实需要执业资格,要持证上岗的。首先,中外合作办学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些专科学校应该与国外的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在国内办学,学生达到要求后通过涉外劳务机构向外输出。也可以在英语合格(一般雅思考试5.5分即可)后,以留学方式进入就业目标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一些课程(一般需1-2年)并达标,即拿到执业资格,可进入就业市场。
网友:本科毕业生很容易达到要求的英语水平,但他们申请出国、读大专层次的学校,签证申请时很难通过的,这些国家的大使馆会怀疑学生申请理由的真实性。
董藩:是的,但我觉得外交部、教育部出面,通过外交途径沟通,可能有希望解决。
网友:只是这几个国家,就业空间是否有限?
董藩:还有很多国家,英语虽然不是母语,但被列为官方语言,或是民间通用语言,如瑞典、荷兰、丹麦、挪威、芬兰、新加坡等等。这些国家都缺乏劳动力,都是可以拓展的就业空间。再说,也不是所有毕业生都要出国工作,毕竟有些人不想出去,或受制于学费要求,不能出去。另外,小语种的学生也可以把日本、德国、法国等作为目标国。
网友:去这些国家攻读职业教育,大约需要多少费用?
董藩:各个国家学费和生活费标准不同,大部分国家估计至少需要三、四十万人民币吧。有的国家公立学校不要学费,只有少量杂费和生活费,这样花费就较少了,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两年就赚回来了。但不管怎么说,确实还是需要一些费用的,要中产家庭才可以承受。当然,我强烈建议银行开发一种涉外的助学贷款业务,帮助普通家庭学子圆留学之梦。
网友:没有钱就去不了,这是否不太公平?
董藩:哪有十全十美的对策呢?我只是提出一个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思路。如果有一些人接受、选择这样的思路,剩余的人竞争压力就小多了,去不成的也能从出国者那里间接受益。
网友:对,降低了国内就业的竞争压力,对大家都有好处。
董藩:是的,对政府也是有好处的——除了可以减轻政府在就业、治安和政治安全方面的压力外,还可以获得外汇收入(很多人在国外赚的钱会带回国内兑换人民币);进行投资决策时,不必过分关注就业问题,从而更注重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一些长了见识和能力的年轻人以后可能会从事跨境电商和对外贸易等工作,这会带动国内产品的出口。此外,从长期看,还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强化民间友谊,增进国际合作关系。
网友: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卖国色彩啊?
董藩:你如果这么想,一个就业讨论也无限政治化,就没法往下谈了,英语都不用学了。哎,刚想跟你谈谈具体操作问题,还是打住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