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安镇金墅街的成功入选,让这条老街再一次进入了大家的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墅街全长700多米,宽2米,街面为金山石弹石路。始建于唐代,得名于所在的金墅镇,明初已形成街镇。比起周边地区,明清时期的金墅镇因靠近太湖,当地居民多以农耕和渔业为主,造就了集市繁荣,曾有“七里金墅”“金市银桥”的说法。金墅街就在老镇上,因此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金墅老街,又因为“墅”在吴语里音同“市”,现又被叫做金市老街。

老街古宅有沈宅、王宅、刘宅、孙宅、费宅、胡宅、赵宅和金宅。其中保存完好的有东街原长洲知县王载故宅,门楼、厅堂保持原状,一棵三百多年瓜子黄杨树尚存活;孙家节孝堂等房屋原样未动。除此之外,老街上还有革命烈士秦大刚故居,全为实木结构,小楼亦保存完好。

沿着老街往西,就是著名的唐代古刹莲花寺。莲花寺始建于唐神龙二年(706),明文震孟《重修莲花寺大佛殿记略》云:“系先朝里人刘文隆舍宅为寺,以井现青莲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该寺尚存头山门、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等殿宇。山门内玉带河上青石小桥最为奇特,在小桥一头以手搔拍,叩弹桥栏,另一头随即会发出叮当之声,酷肖琵琶,因有“琵琶桥”之称。莲花寺有“轧莲花庙会”习俗,届时寺内搭棚摆摊,小贩叫卖,人声鼎沸,整个金墅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近年来,通安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挖掘辖区内历史地名资源、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持续加强古街、古村落地名的宣传力度,深化地名资源保护利用。同时,大力弘扬地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及底蕴魅力,共同营造保护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张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