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苏州市吴文化博物馆内举办了一场展览。一系列以展出文物为主题设计推出的印章成为“吸粉”热门。大批集章爱好者纷纷来打卡,将文物悉数“收”入集章本中,胡芸芸便是其中之一。集齐全套印章,她感到十分满足,之后的逛展之旅,便从这些印章上的小物件开始。

为了“一枚印章”游览一个景区、读懂一种文化,如今,越来越多人正成为“集章游”一族。伴随着“集章热”的掀起,苏城各大景区、博物馆、创意集市,甚至是国企、事业单位,都纷纷推出了集章活动。

在胡芸芸和她的“章友”们看来,“一枚章就像一扇门,‘推’开它,你能领略城市更多的精彩!”

凭本事攒下上万枚章印

她的脚步踏遍大街小巷

胡芸芸的周末,很是忙碌。不是在集章,就是在去集章的路上。迷上集章的五个多月,20多本厚厚的集章本已经集满,粗略点点,有万余个章。“都是凭本事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花窗印章,来自全市一百零八个园林,是按照不同园林的建筑特色打造的;这张苏州熊猫系列的印章明信片,尝试了一种新的活版工艺,会比普通的印章图案更有立体感;这些是亚朵酒店推出的十五个城市特色花卉印章,从打卡盖章,到和别的城市集章爱好者互换,上个月才集齐;还有这些是刚刚开通运营的十一号线的……”展示着“藏品”,胡芸芸口中有说不完的故事。

外人眼中差不多的印章,其实也各有门道。“印出这个图案使用的章是用木头和橡胶的组合,清晰度好,可以呈现复杂的画面;这种用的是回墨印章,可多次按压,印章图案可单色,也可以调色自行设计;而这种则是用亚克力章印的,比较容易出细节,不容易坏,适合出系列。”胡芸芸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商场策划工作的胡芸芸,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创意集市等策展活动。打卡盖章的爱好,便是在此过程中养成的。迷上集章的五个月,胡芸芸集章的脚步踏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落章之处,也从集章本,拓展到了购物袋、扇子、T恤衫、明信片等更丰富的载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城市“刻”在印章里

领略传播更多文化魅力

在她看来,一枚枚小小的印章,不仅是旅行路上的记录,更是一种了解城市、感受文化魅力的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月已经是胡芸芸今年第三次去拙政园了,其重要目的就是集章。据说,在拙政园能集到的章多达104个,特别的卷轴印章让人眼前一亮,苏式建筑、小桥流水的景致、现代地标、花窗、四大才子、福禄寿喜财等元素都被融入其中。让她特别难忘的是拙政园的风景套色章,每个季节都会推出不同的款式。“领略的是景致的变化之美,感受的是苏式园林的意境,也让我们愿意去了解其中的故事,从而爱上这座古今相融的新天堂。”

最近的“集章游”,胡芸芸大多是和放暑假的儿子笑笑一同去的。一场《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与云冈时代》展,还没进场,笑笑就已经在印章所在区将“银槎杯”等参展文物集齐了,带着这些印章,逐一探索,了解每件作品背后的前世今生,并将这些知识带回家与同学、家人分享。

笑笑在妈妈的影响下,渐渐体验到了印章带来的乐趣。苏州的牙雕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笑笑带着好奇走进了牙雕艺术馆,在这里亲手制作了第一枚属于自己的牙雕印章。

“每年都办园林卡,有了新爱好,今年它的作用算是发挥到极致了。”胡芸芸说,从一所场馆、一栋建筑、一处景点到一枚印章,“集章游”搭建起了城市与市民、游客之间的桥梁,使城市文化以更加立体的形象走进公众视野,也成为游客留下城市记忆最直接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享与收获间满载暖意

把爱好变为更深的热爱

在印章推出方“官宣”之前,胡芸芸就常常能先人一步尝鲜。除了商家及主办方提前瞄准以外,庞大的“章友”群功不可没。“在微信和小红书上,都有为集章而建的小群体,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小到十几岁的在校学生,大到七八十岁的退休教师。”其中中青年占了大部分,还有不少由集邮爱好者“转型”而来的老年人。同在本地的,共享最新集章打卡地,交流盖章成果,结伴相约打卡;生活在不同城市的,通过邮寄互换或网友奔现,换得爱章,也成了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爱好者也开始成为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各个热门场馆和展览现场,为市民集章、有序参观提供引导和帮助。

分享与收获的过程中,总是满载着暖意。每周有三到四天,胡芸芸都会来到白塔东路的邮局,通过寄信的方式,与“章友”们互换近期收集到的特色印章。“这种感觉让我重回学生时代,当时喜欢写信结交笔友,每次寄出和收信都是一次期待。”

“章友”小崔是一名热心又贴心的苏州集章爱好者。她的网络小天地里,除了日常炫“战利品”外,还贴心地为章友们整理了大量“作战”干货。中共苏州独立支部、苏州市中心血站、苏州市志愿者总会、苏州警察博物馆、可园、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一馆一章”,她把各个点位的集章注意事项做成攻略,赢得了大批粉丝收藏。

今年5月20日,集章爱好者“Sikebb”在凤凰街的游客中心,遇到了同样来集章的七旬老教师,感受到了这个特殊日子里的“小确幸”。这名来自苏州画信协会的老师手绘了“5·20”主题画作赠与她留念。“他说,‘作品可以临摹但是得有自己的灵魂’,就像盖章一样,如果只是简单无序的按压积累,总有一天它会变成废纸。经过重新排版,纸张工艺的差异展示,不同颜色的变化,都会让图案变得鲜活有生命。”一场偶遇,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领悟。

最近,学习美术设计的胡芸芸,开始与同样从事这一专业的“章友”共同走上集章的进阶之路:为相关单位设计并制作印章。“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优化设计、完成作品,是一件美妙的事。”向记者展示着手机中设计的半成品,胡芸芸有些自豪:“我们把集章过程中的感悟和学到的经验转化为实践,这是更深层次的热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