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总是想通过绘画中的“影像呈现”来寻觅一种精神自我。
平庸的生活是琐碎而物化的,而艺术却能于幻想与超然中获得意义。所以我愿意从脑海中搜寻和塑造属于自己的形象,虽然不能脱离于对原始生活的感知,但那些日常情态与形象似乎发自内心幽远的记忆和印象,与现实存在着明显的距离,却又令人深深的为之怦然心动,其中的情境在升华中仿佛将我融为一体,让我失衡的游弋于巨大的虚空之中,这即是我的一种体验,也是我力图让观者去体会的一种境界。
在我们的精神体验中,思维与语言固然是其思想延续与推进的基本符号,但我以为感官体验是我们将其深化至心灵的途径,所以从可感的形象或形式入手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最佳方式,因为感知所捕捉的东西是理性思虑无法体悟和企及的。那些恍惚而又具体的肢体和面容、那些无法解脱的追寻与挣扎是物化现实中的享乐不可感触的,这是一种对世界和生存的永恒追问,一种至悲中的至乐。
我至今仍酷爱古典艺术中的神秘与宁静,以及那种虔诚的宗教情感。在我的印象中,并非如美术史学家那样把古典艺术简单的归于对自然外表的摹仿,他们同样是通过对氛围的精心营造、真切和精微的体验而达到更广博的精神自我的呈现,只是在风格语言上相对的局限于俗成的原则。但是其通过艺术这种感知游戏上升为一种精神体验的心灵净化途径与当代艺术的方式无不相通相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艺术是想通过不同角度与方式的自我修炼来摆脱思想的局限与束缚,体验真正创造的价值与意义,最终实现精神中的高度自由的话,那么对那些仅仅局限于样式的表面翻新和视觉上的浅表刺激的艺术的鄙夷与腻烦就可想而知了。
在今天,艺术样式和语言的多元与泛化已达到难以归纳和驾驭的程度,但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深切体验和实践仍然是创作中最重要的。各种语符、效果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营造与创建,并将其符号或氛围的所指揭示出来。因而对我来说,那些充满神秘感的情境、漂浮的人影、光暗、层次、过渡以及那些浸透灵魂的色相总能让我的意念获得圆融与和谐,使精神充满能量,并在扩张中获得意义,这种扩张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在抑制和胶着后的勃发,因而是持久和耐人寻味的,也是具有张力的,它直接导入精神自我中的最幽邃之处,使那若即若离的生命的欢愉与苦楚昭然若揭。
在我的艺术中,人是一个符号,是生命存在与运行的影子,是梦的引领者;它是赤裸的、无身份的、游移不定的,但它又无时不存在于我的内心深处,演绎着我们精神中那些莫明的忧伤与感动。它的每一次显现和每一个暗示都使我们的精神自我感悟到存在的永恒!
- 2003年3月
- (注:此文发表于2003年3、4月号《艺术界》杂志, )
艺术家简介
庞茂琨1963年生于重庆,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联副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在当下社会现实之中,他总是以凝视的视角来描述现实本身,原本静穆的古典画风也被他赋予了一种别样于日常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这样的艺术气质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化风格的建构与完整,更能由此衍生出油画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并被海内外多个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曾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龙美术馆、北京民生美术馆、台湾关渡美术馆、意大利美第奇宫举办个展。代表作品有《苹果熟了》、《彩虹悄然当空》、《一个满地金黄的夏天》、《模糊系列》、《虚拟时光系列》、《巧合系列》、《游观系列》、《镜像系列》、《折叠系列》、《副本系列》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