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型多元屡创佳绩

——评2023年国产暑期档电影

湘文达

湘见文艺评论出品

导语 :

2023年暑期档电影,中国电影市场格外亮眼。国家电影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2023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71.62亿元,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连续55天破亿元,暑期档,《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热烈》、《孤注一掷》等影片接连上映,而暑期档《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掷》四部电影票房突破20亿元,激发情感共鸣、引发话题效应。

现实主义题材上不断拓展类型片边界

暑期档有多部进口影片参与市场竞争,但国产电影领跑优势明显,国产电影市场份额达85.69%,上映影片较多,类型丰富,涵盖古装、科幻、动画、悬疑等多种题材,且影片总体质量较高,满足了不同观众多样化、差异化的观影需求。《八角笼中》是以原型“大凉山格斗孤儿”创作的电影,事件的真实性加之其本身所包含的贫困、留守儿童等社会议题,奠定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基调。基于现实的再创作,《消失的她》从叙事方式上抓住了观众对悬疑片所持的一贯审美,聚焦个体的命运和情感的思考,《消失的她》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人生的抉择、命运思索的追问。作为一部体育类影片,《热烈》拓展了同类型影片的边界,以街舞为主要述事内容,传递的精神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热爱事情的执着,决不言弃的决心。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唐代历史为背景,以诗人高适的视角,讲述了高适与李白的友谊,并带出了唐代诗人群像,电影追光动画的“浪漫主义”与电影市场的“现实主义”。现实题材故事片《孤注一掷》精准地击中了大众的情绪痛点,真实地表现了网络诈骗的黑暗与残酷和反诈骗斗争的艰难,真实的案例、贴合社会的热点,以高话题度和高票房验证了电影照进现实的有效性。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能够直面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生活的矛盾。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逐渐与类型片融合发展,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新叙事策略,现实题材电影建构起多元研究范式和考察视角,其研究边界得以不断拓展和延伸,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传统文化元素拉动文旅融合

改编自古典文学《封神演义》的电影《封神第一部》讲述了一场三千多年前的神话战争,以中国神话史诗类型为基石,运用先进的电影技术手段和当代解读,以其独特的剧情发展、创新设定以及实力演员的出色表演,成功引发观众们的猜想与惊叹。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感到自豪,通过善恶抉择和父子情深的精神力量,为观众们带来一场恢弘瑰丽的视觉盛宴。藏在山西的《封神》元素,姬发骑马归乡“壶口瀑布”过渡河,东西南北四大伯侯头上戴的冠是来“永乐宫”。含“豫”量极高,“洛阳元素”,苏妲己头上的发笄与洛阳出土文物上的相似,片中的“孟津渡”背后是“八百诸侯会孟津”历史,指的就是今孟津区。片中出现了许多鹤壁的历史遗迹,如朝歌城、摘星台、鹿台等,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朝歌摘星台景区的复原盛景。《长安三万里》做出了一次积极尝试,片中动画电影创作如何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有机融合,“影视IP+文旅”是出圈密码,随着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从游“黄鹤楼”,到”岐王宅里”众生相,“扬州城”繁华一梦,再到将进酒、云山城之战,大唐豪杰悉数登场,再次推动了西安暑期出游热度进一步上涨,影视与文旅的融合发展凸显了西安的文化与城市魅力。游客打卡《长安三万里》中的同款场景,同款旅行路线,穿越千年时光的城墙、钟楼,交织出一幅有时光交错感的画卷。传统文化元素拉动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利用线上文化和线下消费场景完美融合,暑期档电影《封神第一部》、《长安三万里》重新充实目的地产业内容,影片中所出现的场景元素拉动文旅融合更新迭代,加快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暑期档后程青春话题效应显著

暑期档后程,《学爸》《念念相忘》《燃冬》等多部新片将陆续上映,持续为观众带来多元化观影选择。电影《学爸》聚焦时下社会热点话题,以“幼升小”的教育议题作为切口,探讨如何面对孩子及自我的成长,喜剧的外壳下包裹着亲情内核。《念念相忘》定档七夕,改编自张皓宸畅销作品《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中的同名短篇,由刘雨霖执导,原著作者张皓宸监制,年少时的喜欢,总是藏在幼稚的恶作剧中,这也引来了很多观众的共鸣,青春时的捉弄,一响勾起青春回忆。《燃冬》以一段有限短暂但温暖治愈的旅程,通过三位年轻人如何出发去长白山寻找人生答案,展现他们对理想的不断探寻、对未来的迷茫徘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某种集体心理状态。青年话题电影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它是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汇处,同时青春题材电影中的类型化和商业化策略也更加明显,在青年与社会之间的碰撞之中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现状和身处其中的人的存在状态。当下的国产青春题材影片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创新与发展,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创伤、青年人现实焦虑和人生困境,建构了一条叙事路线,暑期档后程青春话题引发效应,呈现供给和需求端双重修复,2023年暑期档“长尾效应”显现。

国产影片领跑电影票房屡创佳绩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17日15时05分,2023年电影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77亿元,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连续55天破亿元。继2018年173.77亿元、2019年177.78亿元后,电影暑期档票房第三次突破170亿元大关,有望刷新中国影史同档期票房纪录。《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长安三万里》分列暑期档票房前五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排片量为147部,近10年来仅次于2017年(149部)与2021年(169部)。大片云集、类型丰富的2023年暑期档,涵盖了喜剧、青春、悬疑、科幻、动画等多种题材。

国产暑期档电影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逐步兴起,国产暑期档电影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等影片技术层面营造的"虚拟真实"向经典真实美学提出挑战,观影过程中极具互动性的审美体验打破了以往单向度的传输方式,《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孤注一掷》等影片通过叙事空间与叙事时间的放大加强了内在逻辑的连贯性,通过具体范例来探析技术美学带来的新变化。《学爸》、《念念相忘》、《燃冬》等影片守理性审思的态度,在技术和艺术、虚拟与真实、形式与内涵之间找到相应的平衡点。带有电影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特色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影片收获口碑、票房双丰收。

《湘见文艺评论》湘文达 撰文 此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文章创作者,不代表“湘见文艺评论、湘见文艺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华 铭

编审|湘文达

组稿|湘文达

终稿|晨见闻

发稿|湘见文艺评论 文艺新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