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消费者的心理抵触,一边是业内的大力追捧;一边是全网骂声一片,一边是市场高速增长。

01

预制菜全网身背骂名

对于预制菜的骂声,似乎一直都没有停息过。

去年预制菜被骂的最狠的一次,是被公开称为“猪狗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9月14日,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内,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称,“预制菜是猪狗食,我从来不吃。”此言论一出,很快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今年,预制菜骂名升级,被称为“人类饲料”。

在抖音上,各预制菜相关视频下面,均骂声四起:“预制菜某个角度讲就是剩饭”,“预制菜真不是垃圾食品,只是垃圾”,“良心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食品,只是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制菜就是隔夜菜?

看到预制菜各种花样翻新的骂名,网友纷纷表示“恐怖,不敢吃”,“最讨厌预制菜”,“抵制预制菜从我做起”

目前来看,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质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新鲜。在很多网友的理解中,预制菜就是“隔夜菜”甚至“隔月菜”,不如新鲜食材做的好吃。

第二,没有烟火气。中国人吃饭讲究有锅气,喜欢吃现做的,预制菜这种预先做好的食物,吃起来没有灵魂。在抖音上,一条高赞评论很能说明这一点:“我就是懒得做饭才叫外卖,没想到外卖也懒得做。”

第三,怀疑添加了科技与狠活,不够营养健康,“感觉吃的都是防腐剂”,“每一顿饭都要吃掉一个元素周期表”。

02

在争议中野蛮成长

虽然背负着巨大的骂名,但在一片争议声中,预制菜市场却在悄无声息地野蛮成长

头部企业持续发力,预制菜成安井第一大品类

8月1日,安井食品发布上半年财报。仔细研读会发现,预制菜(即速冻菜肴制品)首次超越鱼糜制品,成为了安井第一大品类。

上半年,安井预制菜业务实现营收21.99亿元,同比增长58.19%。安井总营收68.9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2.75亿元增加16.19亿元,这其中,预制菜业务凭借8.09亿元的增量,贡献了50%的营收增量,成为安井集团创收中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安井食品2023年上半年财报

从近几年各大业务板块的增速来看,预制菜跃居为安井第一大业务并不让人意外。2020年-2022年,安井的预制菜营收分别为6.73亿元、14.29亿元、30.2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3.26%、112.41%、111.61%。而另外几大业务面米制品、肉制品、鱼糜制品,增速都不如预制菜。

8月14日晚间,全聚德也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连亏三年后,在今年一季度首次业绩“回正”。预制菜作为全聚德上半年重点发力的业务之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财报指出,上半年,全聚德在重大项目进展方面完成了常规礼盒、真空烤鸭、年夜饭、新品酱鸭等一批预制菜产品的打造和升级,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比如,全聚德新品酱鸭等系列产品上市后单品销售数量破10万袋,主打肘子的丰泽园店铺销售额同比增加120%,年夜饭产品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33%等。

此外,惠发食品、海欣食品等,也都在纷纷加码预制菜赛道。就在6月27日,海欣食品公告定增募资5.2亿元,用于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预制菜项目。惠发食品更是与安徽亳州、甘肃临夏等多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共建城市预制菜产业园区。

C端市场高速增长

近日,饿了么联合天猫发布了《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显示,从全国的趋势来看,C端消费持续高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购买高峰期,预制菜已具备明显的节令属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江浙沪预制菜数字消费指数领先,广东,山东,北京,处于第二阵营;

从消费市场上来看,女性用户订单占比相对较多,年龄越大越偏爱预制菜;从消费品类上看,肉类预制菜更受市场欢迎。

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2023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1640余家,到年底中国预制菜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其中销售渠道80%以上集中于B端,渗透率达到8%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制菜在B端继续深化、C端加速发展,随着消费升级、供应链发展及冷链物流布局更加完善,未来产业预计以每年约20%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03

政策助力,预制菜赛道热到发烫

预制菜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泛,是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代表性行业,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为预制菜发展“保驾护航”,预制菜赛道热到发烫。

7月31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提到,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

这是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预制菜行业再次出现在顶层文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据悉,工信化部日前联合多部门研究制定了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将很快对外发布。“预制化食品”是近期三部门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计划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之一。

与此同时,为掘金万亿元市场,各个“菜系大省”都已经摩拳擦掌备战预制菜赛道。截至目前,四川、山东广东等地已陆续出台具体措施,支持预制菜相关产业发展。

04

发展预制菜产业是全球趋势,但C端爆发还需等待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不仅仅是中国,目前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也看好预制菜。“我最近看到一个全球预制菜行业数据,去年接近2000亿美元,相当于15000亿元人民币。”

从美国、日本等预制菜产业高度成熟的国家不难发现,在餐饮降本增效的需求下,在消费者追求便利快捷饮食的趋势下,我国预制菜产业也将势不可挡得持续发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可能会颇有些曲折。

B端市场占主流,疫情后有望进一步爆发

虽然各企业都在努力向C端推预制菜,但当下预制菜的主要生意还是集中在B端渠道。尤其是疫情后,人们的消费能力尚未完全恢复,餐饮降本增效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一般而言,门店数量达到50家以上的餐饮企业,都会找预制菜企业供货。”连锁餐饮企业为了保证各家门店菜品口感的一致性,流水线的工业化制作,是必然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企业,占比达80%。小吃快餐店、连锁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乡厨、团餐食堂等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其中,一些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部分餐厅达到8成以上。

C端市场刚起步,消费认知培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往年较低的基数上,我国预制菜C端市场增速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C端市场增长面临着较大的认知阻力——我国消费者对预制菜品类认知严重不足,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陌生到熟悉,从抗拒到接受,预制菜的消费培育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总是不缺争议,就像预制菜行业,目前很难用好或不好来“粗暴”定义它。但那些坚持为消费者提供真实价值并不断谋求改变的技术或产品,时间总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目前的预制菜赛道也显得异常热闹与割裂,贬低与支持并存,骂声与称赞齐飞!

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行业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产品和口味的不断创新,满足不同渠道和客户的实际需求,让消费者吃到真正健康美味的菜品,才有可能真正迎来长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