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70年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代,人们的生活不算富裕,甚至是过的很清苦,不过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人人都有一个前进的目标,如今回首再看,已是50多年过去,我们找到那个真实的瞬间,仅作怀旧回忆,好与坏,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才有评判的资格。
照片陈列
1970年
在武汉市的汉口租界老楼前,一群中学生围在手推粪车旁,里面装着从城市住户搜集的肥粪水,她们准备将这些粪车运往郊区农村,送给社员们种菜,可见那时的教育让孩子们不怕脏臭,如今的孩子们则很难做到。
1971年
在北京五月的一天,艳阳高照,一群学生列成四队,红旗招展,领头的孩子捧着老人家画像,步伐坚定有力,大步向前,曾经的少年,经过了50年的时光,而今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春天的杭州,正是采茶的季节,在一处牌坊下面,三位采茶姑娘露出自然的笑意,前面两人落落大方,后面有个害羞的女子躲着,她只露出了半边脸。
1972年
在无锡的一个临街餐馆里,一位奶奶正在给孙儿喂着牛奶,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也抱着一个婴儿,两人都穿得干干净净,如今50多年过去,照片里的两个孩子也年逾半百了,这奶奶如果在世,应该都百岁高龄了。
在广州的一所中学里,几个年轻的女学生,正在课间休息的时间里,玩着跳绳子的游戏,好像一点没有学习的压力,都是非常开心的笑容。
在上海红色线厂的一群女工正在会议中谈着学习的心得体会。
上海郊县的农村,一位女社员背着油菜杆,沉甸甸的菜籽压在肩头,丰收的喜悦,让她笑逐颜开。
1973年
这张照片中的场景,很多读者一定会知道,这就是那个年代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新华书店,墙上挂着的是各种年画,柜台里则销售着书籍和宣传画册,从内容来看,大多是样板戏的题材。
在长城上,一位穿白衬衫的男青年,认真地给坐在岩石上的女子拍照片,不知道如今七十多岁的她们,能否还记得曾经的青春时光。
1974年
在五月的河南郏县,女知青王珍爱,从城市来到农村,她和战友们一起拖着沉重的麦秆,不怕艰苦,车上的草帽印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几个大字。
在西安的一处农村,响应国家号召的一位女知青,从城里来到农村,村里的孩子们得知消息,蜂拥而来看着新奇,女知青也是满面笑容,感受着大家的热情。
1975年
在江苏如东的一个农村,村里也办了幼儿园,孩子们分成几组,在一起合作,有的洗着毛巾,有的晾晒着,自己动手劳动,是那个年代孩子的所特有的印记,当时的中国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全国开展了讲卫生运动,幼儿园老师也在让孩子们加深印象。
在中国北方的一处农村,大约是百货公司的五位女售货员,为了方便偏远地区农村社员们的购物需求,将各种商品放入箩筐中,她们挑着货担,在一处激流奔涌的河边休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她们忘却了劳累和辛苦,满是幸福的笑容。
在广袤的牧区为牧民提供文化演出服务的乌兰牧骑,照片中年轻的队员,人人脸上笑意盎然,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1976年
在江南水乡的一处藕塘里,正是采菱角的时节,女社员们划着特有的木盆船,双手为桨,轻巧地采摘着,每个人的盆船里装了不少菱角。
1977年
在七月的沈阳火车站,站台上,一个男乘客背着包,手里拎着篮子,旁边跟着一个小女孩,正蹦蹦跳跳地走着,此时的男子侧着脸,看着她准备随时扶着孩子,那瞬间的父爱不知道小女孩还能否记忆犹新。
1978年
在上海市内的一所小学,几个小学生,看到教室里来了陌生人,纷纷挤在门框处,看着热闹,笑得非常开心,可爱之极。
在广州街头,一个修眼镜摊的摊主正在忙碌着,看见有外国人在拍照,他回头一看,咧着嘴笑着,满满的都是乐观。
在广州的郊区公路上,一辆货车改装的大篷车正在疾驶,坐在车尾的人们,看见有人给他们拍照片,纷纷举起手,友好的打着招呼,那时候客车紧缺,很多地方的客运交通都是这种货车在承担。
1979年
南京的一条柏油路上,戴着五角星军帽的小男孩,背着书包和算盘,边跑边看后边的车,准备穿过马路上学去,脸上满是纯真的笑容。
在武汉的一处公园里,阳光下的秋天,一个军人三口之家正在游玩,夫妻二人牵着男孩的手,露出恬淡的笑容,温馨至极。
在成都郊区的稻田里,很多人在一起忙碌着,用长竹竿锄草,大家都露出了淳朴的笑容。
在上海的一家工厂,有位女工刚刚退休,胸口系着大红花,人们敲锣打鼓欢送着她,两边的好姐妹,一人捧着厂里发的水瓶毛巾纪念品,另一人捧着光荣退休的镜框,依稀为“王瑞兰同志”的字样。那个年代,工人是主人,一辈子为国家奉献,所以“光荣退休”当之无愧。
结语
很多笑容,是不是源自内心,只有从那个年代里走过来的人们才有发言权,有的人经历的是苦,有的人经历的是甜,有的人是苦中作乐,有的人是为了信念,有的人喜欢物质,有的人喜欢精神,不管怎样,这时光悠悠,如水般流过,让我们站在岸边,静静地回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