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选择蒋琬作为继承人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蒋琬能管理内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最大的能力就是带兵打仗。从赤壁之战到攻打益州,再到随后的五次北伐,整个蜀汉政权的重大战役似乎有一半以上都是诸葛亮打的。对此,我们只能说,这是诸葛亮对后人太好而造成的错觉。

抛开诸葛亮,我们其实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总理是否应该负责打仗?

因为诸葛亮太优秀了,所以后世大多数人,在思考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时,总是下意识地觉得蜀汉政权的宰相应该是为打仗而生的,就像诸葛亮一样明一样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按照汉朝正常的官员管理制度,宰相的职责应该是坐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内政。至于带兵上前线作战,其实应该是太尉或者将军的事。

至于区别,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历史爱好者可能分不清楚。但诸葛亮自己一定很清楚。诸葛亮知道,他死后,蜀汉再也不会有与他同等水平的人了。

这样,他在世的时候,宰相就可以负责打仗了。但他死后,首相必须恢复原来的状态,全权负责内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军队,就得交给将军了。而如果两者不分开,就让继任的总理发动战争,或者选择姜维这样的激进将军作为总理。对于整个蜀汉来说,只会是一场灾难。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可以简单梳理一下。

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期间,诸葛亮突然病重。对于诸葛亮的去世,大家基本上都已经很熟悉了。大致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然后司马懿就坚持不住了,让诸葛亮束手无策。再加上诸葛亮常年劳累,又因抑郁而生病,因此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逐渐病危。

不过,与《三国演义》相比,正史中的诸葛亮,并没有生前被七星灯借命的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史中的诸葛亮,在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其实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在其他朝代,这件事根本不应该是他想到的。一个宰相去世后,皇帝就换了另一个宰相。

但问题是,当时的诸葛亮在蜀汉实在是太重要了。就连皇帝刘禅也得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来治理国家。所以,这件本该由刘禅皇帝处理的事情,诸葛亮必须在临终前解决。

在诸葛亮的安排下,所谓的余波被分成了三部分。一是蜀汉军队撤军。诸葛亮知道,他死后,司马懿一定会追上他。如何让蜀汉军队顺利撤退,是一个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给刘禅一个完整的治国方案。至少未来20年、30年,诸葛亮必须先做好治国大计。至于用不用,那是刘禅自己的事了。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的人员安排。人事安排其实也是国家治理计划的一部分,但考虑到刘禅的能力有限,诸葛亮也不得不提前做好打算。

暂时不讲前两部分,只讲人员安排。

在进行人事安排的时候,诸葛亮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他死后,军权和行政权必须分开!蜀汉政权继承了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情况下,高层应该分为宰相、将军、朝廷官员。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应该分开!

但诸葛亮在位期间,因为蜀汉政权即将进行北伐,所以他同时兼任丞相和将军。而且,由于诸葛亮本身的权力太大,当时的蜀汉似乎没有人可以监督诸葛亮。

在这方面,诸葛亮有信心自己能做好。毕竟诸葛亮是比较完美的。即使没有人监督他,他也不会篡权、犯罪。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也知道,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破坏权力的正常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你死了,下一任首相仍然拥有如此大的权力。谁能保证下一任总理仍然像诸葛亮一样完美呢?

诸葛亮肯定不敢赌这个。

如此一来,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离就成了必然。因此,诸葛亮在去世后安排人事安排时,不能简单地选择继承人。而是必须彻底肢解自己的权力,然后将不同的权力交给不同的继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能明白诸葛亮当时的想法了。因为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是完全分开的,接下来要选出的首相继任者一定是纯粹的文职官员,而不是将军!

如果是军事将领,未来继任的将领很可能会再次以首相的身份接管所有军事指挥权。此后,他是成为下一个诸葛亮,还是直接篡权,都很难说。

而如果首相的继任者不能是将军。姜维、魏延这样的人,自然瞬间就被排除在外了。不管诸葛亮对姜维有多看好,也不能仅仅因为他将军的身份而成为总理的接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蜀汉的文臣中,被诸葛亮看好的文官不少。比如蒋琬、费祎、董允等人,在诸葛亮的刻意培养下,能够独自处理内政。能够独自处理内政,协助皇帝掌控中枢,就足以成为一个好宰相了。

所以,诸葛亮临终前,列出了所有他培养过的人。在这几个人中,蒋琬是最年长的。当诸葛亮率军作战时,蒋琬替他留在成都,负责协调丞相府的内部事务。

蒋琬之后,费祎、董允形成梯队,依次登上顶峰。至于他们的内政能力,在诸葛亮的培养下,他们也是完全合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姜维,作为一名将军,诸葛亮之前也曾对他进行过深度训练。但问题是,诸葛亮对姜维的培养计划主要集中在将领领域。而像处理内政这样的事情,姜维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即使让姜维接任,姜维实际上也不能成为蜀汉的宰相,他也承担不起宰相的责任。

在将军领域,姜维其实也不是第一继承人。对于宰相人选的安排,诸葛亮的总体安排是蒋琬、费祎、董允依次继任。

在将领领域,姜维的继任顺序大概在第二到第三之间。

因为他的资历和年龄都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不得不简单说一下姜维的履历。很多人都知道,姜维早年并不是蜀汉一方的人,而是魏国的人。据史料记载,姜维的父亲也是一位早年战死的将军。后来姜维长大后,靠着父亲的功劳,姜维成功进入了魏国系统,并在县级参军,官职也不是特别高。

而诸葛亮北伐开始后,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正好撞到了姜维所在的地方。当时魏国这边的高层基本上都是袖手旁观,根本不关心下面的人。于是姜维一怒之下,立即转投蜀汉。

对于这样一个自首的年轻官员来说,一般情况下,想要得到重用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当时的蜀汉政权内部,人才培养梯度严重不平衡。

许多前辈高手去世后,新的一代还没有培养出来,中间就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因此,作为蜀汉的宰相,诸葛亮不得不主动去寻找各类优质的年轻人,希望能够弥补蜀汉的这一短板。

正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发现了姜维,然后开始重用和培养姜维。

不过,即便诸葛亮愿意全力培养姜维,他也不介意姜维作为叛逃将军的身份。但在蜀汉内部,姜维还只是一个年轻人。在他前面还有很多退伍军人。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时,姜维年仅33岁。而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投降了蜀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诸葛亮不介意自己将军的身份,但这并不代表蜀汉其他人也这样看待姜维。谁能保证这六年来,姜维没有刻意跟风玩无间道?退一步讲,就算姜维真的忠心耿耿,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军事将领,他在军队的资历也排不上前三,而且不懂内政。

这样的人,如果他被选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再过不到两年,估计蜀汉政权就会被彻底废除。

所以,诸葛亮无论多么欣赏姜维,仍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诸葛亮可以在临死前给刘禅写一封信,要求刘禅将来重用姜维,甚至将来把整个国家的军事大权交给姜维,但那肯定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至于诸葛亮的去世,就姜维而言,他确实没有资格接替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