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最终却形成了魏、蜀、吴的形态。这三个国家中,毫无疑问魏国是最强的,蜀国为了完成恢复汉室的愿望,多次与魏国交战。经历了夷陵之战的失败后,刘备在白帝城病逝。
年轻的刘禅扛起了蜀国的旗帜,但作为君主却有些不合格。为了让国家正常运转,刘备临终前特意对诸葛亮说,希望他能好好协助刘禅。对于诸葛亮,我们从小就听过他的名字。
他的智慧令我们敬佩,他写下的《出师表》也成为千古名篇。高中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学会了写文章。最大的赞赏。为了北伐,诸葛亮忙碌了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还在北伐。
因为他要完成已故皇帝刘备托付给他的事情。虽然他最终没能完成,但他的意志也让我们感动。在《
》中,诸葛亮给他的继任者刘禅写了他的建议,以及他未来的蜀国应该如何发展。他对蜀国的担忧,三言两语便可见一斑。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稳定的优秀人才供给,因为老一辈的官员终究有一天会退休,所以这些年轻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非常重要。诸葛亮还向刘禅推荐了一些人才。其中,费祎在蜀国的名气不小。毕竟连诸葛亮都推荐过他。
有了这样的保护,费祎也得到了重用。当时他可以说是整个蜀国的二号人物,但最终却在身居高位的时候被刺杀身亡。我们不禁感到惊讶,谁要杀费祎?杀了他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北伐是诸葛亮未了的遗愿。诸葛亮几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北伐。最终他没有成功,无疑是令人遗憾的。许多将士都心有不甘,姜维也是如此。
姜维后来投降了蜀国,诸葛亮却非常重视他。他生前就让姜维跟随他,想要培养他。诸葛亮和姜维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他要继续北伐。
但他并不是唯一在法庭上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人。诸葛亮珪是蜀国宰相,在朝廷中的威望无人能及,所以他在世时就提出北伐,并得到了大批民众的支持。然而,他死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大臣都认为北伐对于蜀汉来说是浪费人力和金钱。
多年的北伐,减缓了蜀国的发展步伐。蜀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他们不能再受苦了。姜维虽然想继续北伐,但此时却无能为力,因为没有人支持他。此时的姜维在蜀国已经处于很高的地位,可以说蜀国的所有军队都在他的手里。
养伤期间,姜维也没闲着。他一方面在阻止魏国的进攻,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训练新兵,等待北伐的机会,因为他要完成诸葛亮的遗愿。但此时他却遭到了费祎的阻挠。
费祎是诸葛亮的最爱。姜维以为费祎会支持他。毕竟当时费祎在蜀地的地位和姜维是一样的。如果费祎点头,那么北伐就很有可能成功。但费祎阻止了姜维。每次姜维要出手,他的兵力都不够,因为费祎不给他兵。
可以说,费祎执政时期,姜维的北伐愿望根本没有机会实现。姜维之前因兵马不足而无法北伐,但后来姜维却能够迅速集结了数万人的大军。为什么是这样?原来,此时的费祎因遇刺身亡。
当时,有一个叫郭迅的人刺杀了费祎。郭勋大家都不认识,甚至猜不到他为什么要杀费祎。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费祎生前会不会和别人发生大的冲突呢?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姜维。
两人在朝廷地位平等,但姜维每次想要北伐,都会遭到费祎的阻挠。如果费祎死了,姜维的北伐就没有人能阻止了吗?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姜维想在费祎生前集结北伐军队,但人手不多吗?
费祎死后,姜维能够立即集结数万人的军队。不可能说没有关系。而后来,费祎死后,蜀国的权力就到了姜维的手里。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了。
费祎去世,如果要说谁受益最大,那么结果不言而喻,那就是姜维,没有费祎的打压,他完全可以放心北伐。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毕竟没人知道郭勋是奉命刺杀费祎的。
结论:也许姜维是郭勋的幕后推手,综合几个方面来看,费祎死后,姜维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姜维是最有可能做出这个决定的。因为他要北伐,所以需要减少国内的反对。费祎死后,北伐的阻力就会小很多。所以费祎被刺杀,我觉得和姜维有关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