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濉溪人名叫“摔锅”,他扔掉了可怜的粥碗,努力成为一代富豪。。

他就是湛江广州湾时期的富豪大商人。

这样的人物有一个奇怪的绰号,叫“落壶”,

发生什么事了?

这要从他出生的家庭开始。

1876年,李炳南出生在遂溪农村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

,父亲穷病多病,英年早逝。林母亲独自抚养三男三女,艰难度日。作为长子,李炳南从小就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与弟弟妹妹们过着艰苦的生活。

李炳南十九岁那年,正是他的骨骼生长、身体生长的时期。由于家里太穷,母亲只能给孩子们煮红薯粥。粥里往往只有红薯丝。连一粒米都看不见。

每天早上,他都空着肚子去地里干活,饿极了才回家。

那天,他开门进屋,兄弟姐妹都出去了。母亲躺在床上,一边叹气一边哭泣。他心想:莫非家里出了什么事?既然太饿了,他想,还是吃完饭再问吧。没想到,当他掀开粥盆的盖子时,粥底竟然是空的,连平时那么清澈的红薯粥都没有了!

原来,母亲哭是因为他的家人断粮断饭,因为他的生活,因为他的贫穷。

李炳南看着空空的粥碗,仿佛看到了大写的“穷”字。身为堂堂男子汉的他突然怒了,鲜血冲上头顶,冲过去抓起空粥碗,猛地摔在地上……“贝鲁XX,穷是理所当然的吗?”

——因为这个动作,他得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绰号“洗锅”。

李炳南丢下家里可怜的粥碗,走到村后的飞鹅岭。门口海边吹来的海风,让他的心平静下来。他想:怎样才能去掉“穷”字呢?白沙村真的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吗?相传飞鹅来自武当山。

都说是风水宝地,我家怎么这么穷?

李炳南心想,虽然他没读过书,也看不懂很多汉字,但他强大,有实力,有头脑,怎么可能不闯天下呢?想到这里,他恍然大悟,

想要摆脱大写的“穷”字,就得走出去!

怀着坚定的信念,他去了遂溪、马章、赤坎,从“咖喱佬”做起,帮助人们采摘石灰和当地特产。山路蜿蜒崎岖,别人扛100斤,他却扛150斤;河水满了,别人不敢过河,他就顶着担子过河……

由于他勤奋、聪明、能干,赢得了雇主的青睐,收入也逐渐增加。

在制作“咖喱”的过程中,他善于观察,动动脑筋,模仿别人,做起了小生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他决定在广州湾经营豆油、苎麻、药材业务。由于管理好、诚信,生意很快走上正轨,市场不断拓展,从粤西到广州、香港、澳门、越南等地,资金滚滚而来。

资本和实力逐渐强大,成为大商人首富。

李炳南照片

成为富商后,李炳南始终不忘祖国,多次造福乡村。

为了剿匪,前往白沙村

建造碉堡

,还有雇佣的警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捐钱、捐食物、捐枪支

,为地下派对提供场地。村庄遭遇天灾人祸,

他给灾民分发了几千斤大米

,还从赤坎买了2万斤大米运回农村救死扶伤。台风吹倒海堤,他花重金雇人

筑堤、修建闸门

,确保铜鼓坑100多亩良田的安全。

大宝村后岭是通往遂溪、赤坎、吴川的主要道路。既然是“土豪”出身,就知道路人的艰辛,

他在这里建了一个茶亭,

聘请工人为行人提供免费茶水。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在当地群众中传为佳话。

那个时候,“行路难,出门难”。白沙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纷纷外出,利用圩田进行贸易。必须经过石盘、神龙、华峰三溪。再往上走,就过不了河了。有的人冒险渡河,却被水流冲走而丧命。挑起重担发家致富的李炳南深知其中的艰辛。

为此,1935年,李炳南投入巨资,雇人进行调查。经过几年的努力,

石盘、神龙、华丰三座钢筋混凝土桥梁

建设

,使周边数十个村庄的人们能够不受溪流河流的阻挡,外出经商,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李炳南

在黄略镇建设南亭博览会

,让村民不用远行就可以在当地进行贸易,南亭围至今仍在使用。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他在白沙村祠堂南修建了100多平方米的教室,后来

共同创办县属石盘中心小学

,解决了周边近百个村庄的孩子读书问题,培养了无数人才。

你听说过濉溪乡贤李炳南的事迹吗?你感觉如何?欢迎留言讨论。(本文素材来自《湛江文史》李青和李高婉,在此谢谢)